从地铁4号线云南路站出来,沿着上海路往南走。在南京大学西苑门口,留学生公寓和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之间,有一条米的小巷子,名字很好听,叫“金银街”。
▲金银街西边的路牌
▲金银街东边的路牌
在南京人眼里,金银街与美食紧密相连:老地方餐厅、金银餐厅、talking餐吧、云中食品,还有曾经的威雀……到这里吃饭的人,往往对这里的美食大加赞扬,并且一致抱怨“停车太难了”。但是即便如此,仍然阻挡不了南京的吃货们,来这条逼仄小巷品尝美食的热情。
-餐吧-
金银街的美食传奇,始于年。
那一年,26岁的金融男俞杭宁每天西装革履地去上班,下了班就和几个哥们儿在南京的大街小巷里溜达,搜寻各路美食。后来他觉得这样太麻烦了,心想还不如自己开一家,于是金银街上便有了一家viechat威雀餐吧。
▲年的威雀餐吧,洋气得不行
彼时,肯德基才进驻南京夫子庙不到3年,麦当劳在南京的第一家店也才刚刚开张。很多南京人还分不清西餐和西式快餐的时候,俞杭宁已经把viechat定位为南京第一家餐厅酒吧(restaurantbar),可以说非常时髦了。
▲在这里,很多南京人第一次接触到了cocktail和whisky
那时候就有迷恋小资情调的南京人,混迹在viechat一楼的pub,喝一杯cocktail,觉得还没有青岛啤酒够味儿。然后去二楼的西餐厅,吃了人生第一顿西餐:一道普通的煎牛排。吃完之后咂咂嘴,觉得还不及自家楼下的章云板鸭。当然,事后回味起来,还是十分罗曼蒂克的。
▲90年代的审美风格,今天一点也不过时
Viechat的名气,在南京的留学生、外国高级白领们中间传开。那时,南京人从金银街19号的小洋楼经过,能看到印度人和日本人坐在同一张桌子上,一边吃着法式烤蜗牛,一边用各带口音的英语大聊孔夫子。
新东方英语培训尚未流行的那几年,时常有稚嫩的中国面孔在威雀里出没,紧张地寻找和留学生聊天的机会,真正的目的,是练习口语。
▲全新的viechat广州路店
后来,俞杭宁把viechat关了,做了大名鼎鼎的塔可餐厅。再后来,他觉得viechat这个牌子废弃了太可惜,于是把塔可广州路店改成了新的viechat。
威雀,这个承载了南京人最早的小资情调的餐吧,在金银街米外的广州路口,涅槃重生。
▲小资情调的上海路
要说南京最小资的地方是上海路,这话不假;但是要说上海路的小资缘起哪里,那毫无疑问是金银街。
也许是看中了金银街背靠南大留学生宿舍的便利条件,viechat之后,很多面包店、西餐店、酒吧纷纷开进金银街。
▲走在南京大学校园里的留学生们
走在金银街和上海路的路口,满眼都是异国面孔,恍若置身某个欧洲小镇。只有当江南公交驶过云南路·北京东路站台,司机大吼一声“啊有下啊?么得下我走咯!”,才会把人的思绪拉回现实。
-面包店-
▲云中食品的陈列,有种90年代百货商场的味道
这大大小小的店面里,最正宗的是云中食品。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南京人心中的面包店Top1。0年前后,云中食品的店主是一对外籍夫妇,原料也宣称是外国进口。
▲云中食品的可颂也是一绝
去年被电商炒得火热的奶酪包,云中食品早就在销售了。虽说就是贵了些,12元一个——0年前后大致相当于一两天的伙食费——不过对于吃货们来说,也只是一咬牙的事。
还有15元一个的三明治,可以自己选面包和夹馅。后来Subway开到了南京,南京人才意识到这种吃法多么超前和洋气。
-酒吧-
至于金银街的酒吧,首推当年的answer答案酒吧。
在那个谈恋爱不如跳舞、遍地迪厅开花的年代,answer非常冷静地窝在金银街的角落里,把自己定位成音乐清吧——那可是90年代末,可以说比viechat还时髦了。10元一瓶的啤酒,是这里的最低消费;当然,人少的时候,两个穷学生只点一瓶10元的啤酒,老板也可以接受。
▲90年代,南京的摇滚青年们
那个年代,店里放的音乐不是什么《去大理》,而是崔健和张楚,真正的摇滚。那个年代,“文艺青年”一点儿也不值钱。地下乐队的年轻人在台上即兴演奏,一半因为兴趣,一半因为生计。混迹南京音乐圈的老炮们,至少有一半在answer看过演出。
▲90年代的校园恋人
在校园爱情尚未开放的世纪之交,每年都有学生因为偷尝禁果被开除。而在answer答案酒吧,在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里,学生们借着酒劲与迷离的音乐,鼓起勇气拉一拉手、轻轻拥抱,是那个年代最深刻、最惊心动魄的浪漫。
▲如今的答案answer,是一家餐厅
后来,04年金银街拆迁整修,answer酒吧被迫搬去了隔壁南秀村的小山坡上。再后来,这里重新装修,成了一间风格十分日式、十分性冷淡的清吧。
他们在自己的哪里医院治白癜风较好哪里医院治白癜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