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化名人公益反哺,书法家黄惇畅谈汉字

4月9日下午,第三届南京文化名人公益讲座第二讲在南京新街口新华书店举行。黄惇先生娓娓道来书法艺术之魅,传递中国人的汉字情怀。

”文物上的书法实用走向艺术

“中国的书法从来都有两重性,实用与艺术。书法是由实用发展成为艺术的,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黄惇说,“历史文物上的书法遗迹,表达的是中国人对书法独特情怀,也是书法从实用走向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书法从当代开始,渐成为了一门纯粹的艺术,但,把书法当做艺术,并不是始于我们今天。”在讲座中,黄惇借青铜器、玉器、瓷器为例,详细地介绍了书法从实用走向艺术的演变过程,认为书法强化了文物的艺术价值。从古至今,这些器物上的书法在他看来是“宝塔尖上的东西”。

中国人的汉字情怀不能丢

“我知道现在的很多书法爱好者,认为练书法可以养生,可以静气,可以不浮躁,但是围绕着书法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并没有意识到,即对汉字的坚守。”

“汉字是书法的根,但提笔忘字,都丢光啦。”黄惇急切的拍桌子说道,“如果中国人把书写汉字给丢了,中国文化还存吗?”

作为南京地铁一号线书法站名壁的题写者,书法家黄惇用自己的行动反哺着南京。六朝古都,文化沉淀,即使是现代化的地铁,也有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书法名家题写站名,展现金陵书法情怀。

书写汉字几十年,黄惇走得是“寂寞之道”。黄惇师从陈大羽,他常说“先生教我走寂寞之道”。年近七旬,首办个展,正是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寂寞之道,就是要老老实实的训练啊,探索啊,最后把你的好东西拿出去给别人看。”

在现场的互动环节中,有市民提问道,“从书法的技术层面来说,当代人,甚至今后,会有可能超越古人吗?”黄惇微微思索,答道,“历史长河中那些优秀的书法家,都是在漫长的时间里验证出来的,当下也有书法大家,只是需要时间的推敲。”

凤凰江苏原创」

◆◆◆◆◆

精彩原创

清明祭

话剧《雨花台》青春对话信仰祭火不熄|清明时节再默哀雨花英烈传信仰《最镜头》:墓园里的刻碑人,在石头上追忆生命舞台扮演人生,你不知道的别样“Cosplay”江苏十三五规划纲要公布!这五年江苏要做这些事南京志愿者共绘紫金草!平米和平之花尽情绽放黄惇:汉字书写,南京应该走在全国前列

文化南京一封日文信,揭开两位日本“红色间谍”的传奇

END

赞赏

长按







































白癜风那里能治好
白癜风治疗花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ly/133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