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京留不住人才

不灭的理想,不关灯的书房。

知乎上面有人问:

为什么南京留不住人才?

南京作为江苏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高校资源丰富(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两所国家级名校),但为何南京总是留不住一线人才?

然后引来了南京某新建开发区管委会招商人员“林葙”的回答。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作为南京新建开发区的招商民工,我太能理解楼主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但是,理智一点讲,南京的地理区位和政治、军事地位就决定了南京经济发展不可能有苏锡常那么迅猛,更是绝对比不过北上广,因为制约因素太多。

一,军事限制多。

想致富先修路,一个大校场机场直接扼住了城东和城南的交通命脉,机场周围全面限高,甚至于万科南站附近的小区顶楼户因此无法出售。南京作为华东军机重镇,有多少军管区!光市中心新街口一站路半径范围内就至少有三个。进行区域开发的时候多半只能顺着军区来,让规划范围内的军区搬迁基本等于做梦,整个南京其实本就七零八落。

二,政府换届快。

南京的领导多是要往上爬的,最多干两届,需要政绩最大化,所以南京的园区、新区、开发区东一块西一块,因为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的成绩”,不可能给别人补旧衣裳。签约、动土、奠基,三步走,这就算做成了。产业发展也一样,宣传成绩多,埋头发展少。为防形成利益集团,包括各区县职能单位的一把手要定期轮岗(当然,这不是独南京一地才有的现象),很有可能影响了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当然是否有影响、有多大影响还要看一把手的工作思路)。(星期天偷个懒,后面的内容书房君就不配图了呀)

三、利益纠纷多。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不但市政府和市里的部委办局都在南京,省政府和省级单位也都在南京,南京还有众多的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婆婆多、公公多,虽然南京的政府窗口单位的服务态度已经相当不错,但是上层结构在这里,政策执行多趋向保守。“一把手”政治风格明显,做好做坏都是一把手领导说了算。下面再有什么天才的思路、好的想法,多半被这种层层把关过滤掉。正如后文所说,挤进上山路、爬上登天梯的,岂能没有非常手段?四、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平均工资低。

前因生后果。南京众多的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如十四所、二十八所)、众多院所都有下属企业,如二十八所下属企业莱斯集团、还有众多国企(中电熊猫、国电南自、南瑞集团,被收归中石化的金陵石化、江苏省广电集团、省移动、省电信、省联通更不用说了)、国资控股企业、纯国有企业都把控着高利润的重工、通信、电力以及军工等肥厚行业。全面挤压外企、及中小私企的生存空间。而想进“国”字企业,如果没有过硬的背景,就要有够强的实力,竞争甚为激烈。国企也有过得好过得不好的,差距还挺大。这种状况直接导致南京中小企业的平均工资偏低,而中小企业又是大部分毕业生的工作单位。五、光有学术,没有转化,商业成功的多半和产业没关系。

南京虽有高校,但产业化做得远不如苏锡常更不要说什么上海了。所谓的先行先试基本都是空话,高校管理过于保守,高校也一样是官僚集团争夺利益的战场。已经做了好一阵子的,也是面子多里子稀,但至少还有一点货。最近相应国家号召对扶持大众创业的喊起口号,但跟产业转化基本关系不大。其实,科研院所是金字塔尖特别尖的地方,一个专业养一个大牛经费就哗哗自己流进来了,拿着国家经费、操练着研究生、博士生搞出东西,再做产业化落地,是最好的闭环。但是,创业合作什么的,大牛挂个名到处就抢着给钱,随便搞点东西就能交差,而且大牛本人其实犯不着也没空费这功夫,好处都让拉皮条的下面人占了。另外一种八面玲珑的老油条(以各校商学、经管院为主)早就自己吃上肉了,技术?产业转化?呵呵厚。真正特别有动力做产业的有两种人,一个是在学校里待了很久、职称都有但又没有牛到boss级别,个人地位没有突破,或者专业不是学校重点打造的部分不给资源,所以自己憋着口气想干点东西。第二种是特别有干劲,有点能力但在学校里又一时出不了头的青教。老教授们技术能力强,行业资源也多,不过学校院所保守风气也使得很多老教授对于技术产业化的认识也趋于保守,与市场脱节厉害,或者企业管理和基本财务知识缺乏,不能很好管理自己的企业。这样的人才只要好的合伙人或者合作团队,很容易获得一定商业成功。而青教精力旺盛、思路开放,可是资源较少,不太容易吃上肉。而且青教要继续在学校评职称的话,除了教学科研任务也很重,未必能兼顾得好。总之就是太少太少。没有产业转化,没有新的产业增长点或者新兴行业中技术有先进性或者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仅仅是提供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教育优势的价值开发也做得太不够了。六、产业定位不清,行业顶尖公司和行业前沿公司均缺乏。

看什么产业发展得好就提出发展什么,出个鼓励政策但多半细则跟不上,或者跟合作执行单位根本没沟通好,雷声大雨点小、喊得多做得少。同时参见三、四点。没有产业根基,还老想着引进强还当作政治任务,各种上压下蒙。总喊孵化器,但根本不知道怎么筛选培养优秀企业,缺乏本土高端产业和公司,同时也缺乏高端市场。能像华为、趋势、爱立信这样数出名字的非国大公司很少,拥有相关技术的高级人才留不住,陷入恶性循环。透露个笑话,南京对申报人有要求,曾入选和报两次没上的都不能再报,所以审查项目之前会先进行资格审查,可是今年的资格审查居然不是对身份证号而是直接对姓名!张军、王伟什么的都显示申报过了十几次,简直可笑。消息发到各个开发区都是哗然大波,然后把意见上报再人工审核,才算纠错成功。一个引进人才的系统居然这么弱智,好笑不好笑?既然杨已经下台,他主导的计划倒是不妨说一说。杨完全不吸取无锡“”失败的教训,同样政策换汤不换药地拿到南京来,用的也是大干快上那一套,对入选奖励企业没有设置考核方案的情况下,政策就上马了。所有拿了奖金就跑路或者挂空的何止五成!每个项目万,个项目30亿!这还仅仅是财政直接的支出,还不包括各区县开发区为了完成指标花的中介费、推荐费、奖励费、额外奖金。这里面的每一分钱都是南京市真金白银的财政收入!是所有在南京工作的居民、守法的企业一点一滴交出来的税!!连我这样一个普通人都能看出来的问题,南京的各局一把手,市政府班子里的每个成员难道会想不到、难道会看不出来吗?结果呢?南京这种省会城市从来不乏强力的领导,要想搭登天梯,岂能没有非常手段?(居民生活方面,“我的南京”“智行南京”“健康南京”等APP近两年都逐渐推出,虽然时间落后了点,完成度很不错,在南京的小伙伴可以尝试下。)七、生活成本高。

南京房价之高有目共睹,而且,即使大势趋紧,区位有优势的住房价格下行空间有限。作为省会城市,教育医疗资源丰厚,而教育资源直接以学区的形式跟住宅位置挂钩,需靠持有区内住宅完成落户口才能享受。医院资源各区也明显不均衡。南京的日常生活成本其实不比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便宜多少。各大商场的服饰价格虽然在江苏省内折扣幅度最大,但是同品牌跟北上广一比较绝对被完爆。比起收入水平来说简直太高了,好多做高端日用的贸易公司根本做不下去。而来宁上大学的外地毕业生要想在南京站住脚,难度远超苏锡常。

八、文化意识发展较为落后,不过正在渐渐赶上。

虽然号称六朝古都,但其实文物保护,文化景观开发得真不怎么样,而且开发思路也十分狭隘,都是餐饮一条街的节奏,夜游秦淮算是近年开发较好的文化名片了。最近南京博物院和新开的江南织造博物馆和六朝博物馆做得都很好,值得一看!虽然高校众多,但文化活动并不成规模,而且层次不够。不过近几年各校各院也在努力,之前《蒋公的面子》大热就是一个好例子。就不细说了。总而言之,南京发展的限制因素很多,不少遗留问题难以解决,又出现新的问题。南京这里生活成本高,获得好工作(进入良好国字头企业)的途径较为困难,同时受到产业的落后和发展限制,提供不了足够的岗位和待遇给一流的人才。但即使是有工作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如果没有一定家庭积累,单靠自己打拼落户南京,也会非常不容易。客观上造成了一线人才留不住的现实。但是这是我的家乡,城里有座山,城里有个湖,城里有条河,这里有南京烤鸭,他会不断有发展有变化,但他不可能发展成北上广的样子。有人怀着梦想和希望到这里来,也有人离开。我只能用尽我所能让我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尽我所能让我出生生活的地方变得更好,仅此而已。

我们致力于发掘南京民国建筑的文化价值。

我们希望阅读能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获得成为二楼南书房会员的办法。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ly/13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