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AThink
我们期望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子
近日,一份“南京教育四大奇迹”遭全网热传;其中,“中考招进全市前名,三年后大多变成全省1.5万名以后”将附中推至风口浪尖;关于这项数据,内部人士、附中官方均未有回应,而坊间已基本默认;现流出,附中老师一份空间日记文字,在质疑、贬低之中,说,附中教育追求,说,应该“慢”下来的教育;此文传出,很难说会产生什么效应,但确实,该冷静想一想,我们期望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子——
转载:南京教育头条
德国教育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曾言:“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多么诗意的表述。而,南师附中的教育,是摇动,是推动,是唤醒,更是树人,树立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现在教育成为了一个大众话题,几乎人人都在谈教育,可是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就是教化培育。它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让人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我觉得附中的素质教育做到了这一点。
附中的教育除了“授业解惑”——授我们专业知识,教我们如何解题外,还有“传道”。传的是什么道?传的是处事做人之道。
附中传给我们的“道”,在我看来至少有三。
其一是要求我们拥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附中不像那天整天吹嘘自己是南京市第一的那些学校一样采用注入式的封闭教学,而是以启发为主,呼吁我们有自己的思考,然后同学师生讨论,再用实践来检验真理。这样我们才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大脑。
其二就是让我们肩负理想,不忘初心,勇于担当,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附中学子大都一腔热忱,为了心中那个目标奋斗着,不管是搞竞赛的,高考党,还是出国党都是这样。就像法国学者纪德说的:“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附中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心甘情愿地做这一份美好的消耗。
其三是关爱他人,以诚待人。附中老师身体力行,各种志愿者、支教活动做得风生水起。在附中,你可能会看到四个人抬一个人在做什么游戏,更可能看到两个同学搀着一个打球受伤的同学去医务室。附中,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这份爱,既是与生俱来的,也是教育出来的。
大家都看过《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吧?这本书很伟大,其中一点原因是因为它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
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做“守望”。有些人,评价附中为“自由市场”,这是有点道理的。附中毕业或在读的学生都会感觉在附中读书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但是这份自由,是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的,有了自律,就不会受到他人的拘束。
附中的自由教育体现在许多细节,比如说作业较少,给我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还比如允许用手机,上课期间用手机拍课件查单词都是可以的等等。相对的自由而非压抑和封闭带给附中学子的会是人格的健全。
再看看雅斯贝尔斯的那句话,我很喜欢这诗意的表述,因为他把我们比作“树”。
树的成长是漫长的,而“慢”恰恰是教育的一个特征,可以说,教育是“慢”的事业。在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背景下,教育也开始变得急于求成。很多时候,我们怎样治愈白癜风首都老牌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