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一中建校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翟小宁校长与福州一中李迅校长一起探讨“办好中国基础教育,建设世界一流中学”。《人民教育》副总编辑、编审赖配根担任对话的主持人。对话活动在福州一中举行。
对话过程中,围绕着建设世界一流中学的进程中,如何坚守文化自信、需要怎样的中国基因、将面临怎样的挑战等问题,李迅校长和翟小宁校长各抒己见,共同为建设世界一流中学的中国方案出谋划策。
李迅校长介绍说,2年5月13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视察福州一中,确立了“保留并适度发展旧校区,重点建设新校区”的重要方针。由此,福州一中迎来了新的辉煌。李迅校长认为,一所学校的发展与国家一样,要经历解决温饱、建设小康、走向发达的过程。在解决温饱、建设小康后,中国的中学要一起来思索、提供建设世界一流中学的中国方案,这样才能不辜负这个美好时代。他认为,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学,就要培养具有国家责任的人、大爱之心的人,需要教师与学生具备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对教育和学习有着执着的追求。
翟小宁校长认为,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文明的播扬和发展,教育是关键。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中学,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我们责无旁贷。他认为,建设世界一流中学,培养的学生要有一颗中国心、一颗爱人类的心;同时,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课程。两位校长都认为,在当前这个互联网时代,科技越进步,教育越应回归它的本真,即更重视育人,更重视心与心的交流。
赖配根副总编对两位校长的对话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指出,教育部印发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意味着高中教育又迎来一个新的春天,建设世界一流中学正当其时。他总结说,建设世界一流中学的基因是爱国、大爱、守道,还要有大师精神。
人大伊志宏副校长对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与世界一流的中学也表达了她的观点。她认为,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要建设成“世界一流”都需要有自己的特色,需要改革人才培养与选拔的方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