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就等于将孩子拒之门外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pinglun/32284.html作者简介
张源源,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进入南京日报社会新闻部,从事政法新闻报道;多篇作品获得省、市好新闻奖。
一次,刑案开庭前,有约么20多人走进法庭坐在旁听席上,不时低声交谈,眼神里藏不住的好奇。一问,是来法院参观的群众,参观结束了跟法院工作人员提了个小要求,说想看看,法官长啥样。
后来被“参观”的法官得知此事后笑笑:“还能长啥样啊,还不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
这是句玩笑话。从外貌上看,法官们当然跟你我所处的每个行业里的人都一样,除了在披上黑底金边绣着天平法袍时,他们眼中和心中所珍视和坚持的东西,会让整个人的气质变得沉稳严肃起来。
身为记者,法官们身上的两个“特质”让我有些头疼,一是低调,二是难找。数年前,业界大多提倡“判决之外,法官无言”。于是法官们常常是先做后说,有时候做了也不说。
不久前,一起抚养权官司里,南京两名法官为给一个6岁孩子寻找亲人,跨越千里找到云南,好说歹说做通了工作。这个涵盖了年轻妈妈、一无所知的外婆、千里寻亲、最后又大团圆结局的故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绝好的新闻。然而,法官就非常低调、默默地把所有事都做完了……我捶足顿胸感慨丢掉一条好稿子的同时,心里倒也暗暗佩服,这法官忒实诚,做十分事,可能连一分都不愿讲出来。
二是难找,约采访不容易。为啥?
我曾见过一个法官一上午开三个庭轮轴转,书记员噼里啪啦手一刻不停;也曾只能凑在法官调解时去采访,见缝插针问几个问题,最后被当事人拖到晚上快8点还饿着肚子;还曾找一个法官2天都找不到人,他不是开庭就是外出调查,让我大呼简直要替他们报失踪……
法院的忙,有时候真的不被外界所知,各种调查、取证、开庭、调解、判决,一个案子就是几十道程序要走下来,而每个法官每年手头要结掉的案子,可能件、件……
我很少能看到办公桌整洁的法官,因为他们的桌子上,永远堆满了案卷、案卷、还是案卷。有时候采访,是穿过堆积如山的案卷后,看着对面一个一脸焦虑拼命敲键盘叹气的法官,只好集中火力快速提问,再自己回来捧着八千字一万字的判决书慢慢研究。
除了忙,我总觉得法官们的内心都颇为强大。我无数次在听完漫长复杂的庭后感慨,满满的负能量,法官们要如何调整呢?
法院在有的人眼中神圣庄严,却又在有的人眼中成为逐利工具,成为暴露人性的地方。一旦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他们有的会咒骂、会威胁、会泼脏水在这些沉默的法官身上。
我见过被骂哭的年轻女法官、听说过被当事人跟踪查地址上门威胁的故事、更知道强制执行时,那些被老赖举着砖头拿着扫帚追打的种种。这些可能不为外人所知的种种,也是法官生涯的一个组成。
先过司法考试,后过公务员考试;前者号称国内通过率最低的考试之一,后者动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所接触到的法官们,大多是接受4年甚至7年的专业教育科班出身的精英们,进入法院前往往手头的选择不止于此,最终选择这样的一个岗位,还真不是为了赚点钱养家户口混日子。
风风雨雨里,有人选择离开,祝福,愿各自安好。毕竟理想有时候真的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在被奇葩当事人追着打追着骂时提供哪怕一点点的慰藉。
我之所以敬重他们,是因为这世上有这样的一批人,持续践行着心中关乎公平的实现方式、坚守正义作为每一个案件的出发和落脚。这些坚守不逐名不为利,仅仅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这社会需要他们。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