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南京有四千多年的中医药文化

你知道吗,南京有四千多年的中医药文化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在南京地区,中医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四千年前“彭祖食桂”到六朝时期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此刻印《本草纲目》,再到清朝江宁名医药材名闻天下……几千年来南京地区的中医发展从未中断。从“彭祖食桂”到“茅、葛施医”据史料记载,公元前年前的彭祖是南京周边第一个知医识药的人。彭祖即殷商时期的大夫钱铿,由于他受封于彭城,所以历史上通称为“彭祖”。听说彭祖非常善于导引行气,史书记载他长寿年龄达七百多岁,所以后人世代将彭祖作为长寿的意味。虽然彭祖的长寿有些夸大。但他是南京周边地区第一个知医识药的人却毫无疑义:他晓得桂枝的药用价值。东晋时期《搜神记》中说彭祖“常食桂芝”,这是他长寿的秘诀所在。现在,中医依然认为桂枝有发汗、消除肌表及四肢风寒和温通经络的作用,确切可以治病健身,延年益寿。自彭祖以后,到秦汉时期,南京医药已远近闻名,这1时期的《淮南子》、《神农本草经》都记载了南京地区中医中药的发展。《淮南子》210一篇,是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系统而详实的总结,书中不乏其医学内容,并记录了句曲山、钟山等处生产的多种动植物药材。汉元帝初元4年,周公第三个儿子茅叔的后裔茅盈到南京的句曲山隐居,他的两个兄弟则隐居在东山,采药炼丹,施医济民,民间因此将句曲山改名为茅山,至今山上还有三茅宫的遗址。汉光武年间,著名道教创始人葛玄的先祖葛庐渡江南下,在句容落户,茅、葛两家都是本地初期医药的重要传播者。葛玄方山留洗药池、炼丹井陶弘景陶谷村编《本草经集注》六朝时期,南京及周边地区的中医药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产生了两位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和陶弘景。葛洪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人。他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不过,大多已散逸,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葛洪的曾祖葛玄也曾在南京方山修炼,相传如今还留有洗药池、炼丹井的遗址。陶弘景也是句容人,从小就很聪明,幼年得葛洪《神仙传》1书,昼夜研究学习,受其影响很深,遂立志养生术。他隐居茅山华阳洞“修身养性”,他研究医药书籍,在修道进程中,亦炼制了大量的丹药。相传其故居就在今天上海路陶谷村一带。陶弘景所处的时期,是中国经过后汉三国及两晋南北朝的时期,当时患乱频繁,疾病流行,古医籍有很多都是在这个时期散失的。由于疾病流行,增进了医药学相应的有所发展。陶弘景不但擅长天文、地理、气象,还精于医药。陶弘景长时间从事游仙采药和炼制丹药的实践,不断丰富着医药学知识,他发现《神农本草经》几经战争破坏与屡次转抄,已残缺不全,在此基础上陶氏根据所得残卷,作了大量的归纳整理、增补修订工作,著成《本草经集注》1书。它是在《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种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并根据《名医别录》增加了药物种,总计种,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着名未用六类而编撰成的,是我国继《神农本草经》以后,第一部依照科学方法分类的,有条理,有系统,并有丰富内容的中药学名著。郑和狮子山培植异国草药李时珍采药栖霞山、牛首山在明朝中医史上,有两件大事,一是郑和从海外带回了很多异国草药,2是李时珍在南京刊刻了《本草纲目》。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结束,带回了很多海外奇珍,其中就包括很多异国草药,并在南京狮子山麓静海寺、牛首山等地栽种,如丁香、乳香、胡椒、紫檀木、婆罗树等。其中种植于永宁寺的薝葡花,其花瓣似莲,外紫内黄,当时的博学学者误认为是栀子花。李时珍也曾到静海寺研究郑和带回来的各国花草,以补充《本草纲目》。李时珍是举世闻名的药物学家,父亲李言闻是当地名医。在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夙儒,搜求民间验方,视察和搜集药物标本。南京的摄山(今栖霞山)、茅山、牛首山,都有他的足迹。年,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就是在南京出版的,史称金陵版。目前该版本已成为世界珍宝,存世不多。江宁名医、药材闻名天下明亡清兴后,南京的中医一样在发展,江宁医学家有史籍可查的多达近百人,其中戴天章、哈文台、梁秀六等人为全国医界所推重。戴天章字麟郊,号北山,江苏上元县人。史书记载其“精研医理,活人颇众”,且医德高尚。其所著《广瘟疫论》,又名《广温热论》,并有《佛崖验方》等,现有刊本行世。太平天国时期,当局一样重视中医,如太平军攻克南京时,太平天国国医李俊良邀名医哈文台为东王杨秀清医治眼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太平天国还在南京各街道设立官医60人,为居民诊治,这是中国城市实行公医制的首创。历史上,江宁的药材也曾闻名天下。远在南朝刘宋时期,大诗人鲍照就于秣陵任上亲到横山一带采过药草,并留下了《过铜山掘黄精》的著名诗篇。明朝,大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7下西洋时,每次都带有很受东南亚国家欢迎的“江宁夏枯草”。那些国家的人们买下这类药材,常常把它作为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每十枚一扎,束以金线,盛以绒盒,装裹得富丽堂皇,受礼的人视之比珠宝还珍贵。明朝,江宁产的稀有药材“骨牌草”还被列为宫庭供品。清朝,湖熟镇曾是范围颇大的药材交易集中地,南北药商来此进行贸易者甚众。据了解,在江宁县陆郎、汤山、淳化、铜山、陶吴、东善桥等地的山岭丘陵间,盛产植物药材就有种。像白花石蒜,听说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少见的药种;茯苓、重楼、苏贝母等等,古今药典均列为上品;丝穗金粟兰,各地罕见;有一种“绞股蓝”,已被全国医学界列为科研新项目。本文转载自《南京晨报》更多精彩内容,请









































北京哪家医院可以治白癜风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hj/52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