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民国的南京有四大影院

治疗白癜风的药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zjft/150622/4643029.html

电影是一个时代的时尚消费品,现在电视、碟片的普及已让电影逊色许多了。然而,作为原民国政府首都的南京,在见证中国电影院发展史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世纪90年代前,南京拥有多家电影院、剧场和礼堂,而且南京电影院是按照硬件被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票价不一样。头等电影院有大华、延安、胜利、解放、曙光、中华、人民、大会堂。二等有百花园、工人、和平、东风、下关、儿童、红星、秦淮、建邺、南湖、军俱,这其中下关和红星还是全南京仅有的两家立体电影院。三等主要是以各厂矿单位的大礼堂为主,有铁路会堂、建工礼堂、南电礼堂、南汽礼堂、玄武礼堂、河海礼堂等。四等为露天电影院,有玄武湖露天电影场,主要是夏天放映,整个是去喂蚊子,还有那个军人俱乐部的球馆,银幕挂在一边,座位和银幕呈90度方向,大伙歪着脑袋看电影,散场后观众的头习惯性地往一边倒。对了,当时还有一份报纸是月刊,叫《南京影剧报》,所有电影的预告和简要都会提前出来,我们最关心的是它第四版上每个电影的放映通告。当然,我们对《南京日报》的中缝也感兴趣,因为它每天都会登出各影院电影放映的时间,作为我们这些平民阶层主要是在三等影院消费。

记得几年前,《东方》曾做过一期《五四青年》的专题,当时我专程采访了九十岁高龄的老红军、南京影剧公司第一任经理索心忠老人。索老当年在中央电影组(后为东北电影制片厂)担任摄影员,年索老奉命专程随部队南下解放南京,索老的唯一任务就是立即接管“首都”的四大电影院。可想,当时的电影院在社会文化宣传消费方面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当年的民国首都四大电影院是:新都大戏院、首都大戏院、大华大戏院和世界大戏院,后来解放后,这些大戏院的名字分别改为:胜利电影院、解放电影院、大华电影院和延安剧场。可以讲这四大电影院当时在南京乃至全国都是响当当的,个个设施都比上海的大光明强得多。

1

新都大戏院(胜利电影院)

新都大戏院位于中山路82号、长江路北,年建成。由著名建筑设计师李锦沛设计。李锦沛是近代一位多产的优秀建筑师,其设计风格多样,李锦沛的作品在当时被描绘成“简朴实用式略带中国色彩”,为以“宫殿形式”表现的创作途径摆脱了困境,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建筑师所独具的西洋古典建筑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及现代建筑文化三重建筑文化观念的特点。

大尖顶、四层楼高,进门以后红色的柱子红色的扶梯,比较特别的是有两进厅堂,进了大厅往里走还有个二厅,然后才能到达里面的剧场,这样就保证了内场的放映效果。外面马路上再吵再闹,里面也一点听不到。外形虽然简洁,但音效及画质都是一流的。

胜利电影院同样位于新街口繁华闹市区,同样名列民国首都四大影院榜,与受达官贵人宠爱的大华大戏院相比,胜利电影院留给普通老百姓的记忆还要更多一些。除了电影,这里还举办过一些话剧、戏曲,甚至小型交响乐团的演出。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胜利电影院的极盛时期,“当时可以说是一票难求,每天七场,场场爆棚,售票处经常排起长队。就是电影公司内部员工想看电影,往往都没有位子可以坐。大家就都坐在水泥台阶上看电影,台阶上常常是坐着二三十个人。”

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许多旧的东西或许也只能留在记忆中去回味。这家老电影院已与左邻右舍一起倒在挖掘机的铁臂之下,一同消失的还有“中山路82号”这个门牌号码。保持多年的外壳也不能见容于这块寸土寸金的地方,从年底电影公司开始陆续将影院内的设备拆下搬走,原先影院的放映机也被收走,内部的50多位员工大多内退回家,少部分分流到和平和大华影院。年10月初,胜利电影院终于谢幕,70年历史的民国优秀建筑在铁臂下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我第一次去“胜利”看电影,差点一头撞上一进门的大屏镜上,看的电影是越剧《追鱼》。

2

首都大戏院(解放电影院)

首都大戏院位于南京夫子庙贡院街84号。该影院于年筹建,年建成,建成后的名字叫“首都大戏院”,有个座位,规模之大在当时是全国数一数二的。

电影进入中国初期一般都是在室外和茶馆里放映的,而“首都大戏院”是把电影从室外引到室内放映的中国第一批影院之一。“首都大戏院”隆重开业之时还在当时的《中央日报》上刊发了广告,上面写着“东方最富丽的天国,首都最堂皇的剧场”广告语。年南京解放后更名为“解放电影院”。

如今这幢灰色小楼除正门上还写着几个红底白字的“解放艺术电影院”外,两侧早已出租给个体户经营小商品。

我第一次去“解放”看电影时是夏天,当时我把两只胳膊搁趴在前排靠椅上,结果两只胳膊被臭虫咬了一串串红包,看的电影是《难忘的战斗》。

3

大华大戏院(大华电影院)

大华大戏院位于中山南路67号。大戏院建于年,戏院坐落于繁华的新街口商业区,现分为两层多厅,总建筑面积平方米。观众座位个,每日可接待观众人数人次,是当时南京市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戏院。戏院门厅圆柱、栏杆、天花、灯具及观众厅的台口花饰等均采用了民族传统样式,为南京近代优秀建筑之一。

大华电影院是南京著名的电影院和民国建筑杰作之一,始建于年,是由美籍华人司徒英铨集资建造,叶伯夔老先生筹建,由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主持设计。年5月29日最具时代感的大华大戏院正式开映。大华大戏院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具北方端庄大方的气派和南方灵巧秀丽的韵致,堪称早期民国建筑的杰作,与其他民国建筑群共同构筑了当时南京古城的豪迈气概。

大华大戏院是民国时期中上流社会的重要娱乐场所之一,开业时首映影片是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的歌舞剧《百鸟朝凰》。开业不久,梅兰芳就在此演出京剧。年以前,大华以放映进口影片为主。

大华电影院经历了70年风风雨雨,犹如一位历史老人,见证了几代电影放映人的酸甜苦辣。上世纪80年代影视业繁荣期后,电影厅从大厅两层缩减为一层小厅,一楼已租赁给私人经营服装百货超市。

我第一次去“大华”看电影时,是躲在表哥的军大衣里混进去的,开映后坐在台阶上看,后来被电影情节感动得泪水哗哗地流湿一地,看的电影是《卖花姑娘》。

4

世界大戏院(延安剧场)

世界大戏院位于新街口中山路51号小巷内,始建于年。该剧院曾多次翻修和大规模改造,建成三层六厅结构,可容纳国际水准的大型文艺演出。曾在南京演艺市场掀起过多次历史高潮:一代京剧名师梅兰芳曾在此演出过;年上映电影《莫斯科保卫战》,连续放映62天,观众达30万人次。“延安艺术影剧院”现已成为一家夜总会,已和艺术、电影不沾边了。

我第一次去“延安”看电影时,把站在门口等退票的人当成了检票员,把手中的热销票直接送给了等票者,差点闹出纠纷来,看的电影是《流浪者》。

现在南京诸多新老影剧院出现了令人惋惜的新格局:“解放”“大光明”“明星”“曙光”散了;“延安”“大华”“青春”“秦淮”改了;“人民”“雨花”“建邺”“南湖”歇了;“胜利”“曙光”拆了;“中华”出人命了;“东宣站”也烧了;“下关”成仓库了;“和平”“工人”虽然健在,但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了。这些影剧院给了人们诸多的感慨、满腹的深思、深情的回忆、无限的希望。

我们只能靠零碎的记忆和想象,去发现曾在“民国子午线”的中山路上辉煌一时的老电影院。黑暗中那缕诉说着悲欢离合的光线,在外面世界耀眼阳光的入侵下,被消散得无影无踪。

这个城市变化得太快,老东西也消逝得太快。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hj/55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