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是第一次

”(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从这次普查开始,幸存者的口述证言被发现大部分与档案资料的记载可以相互印证,成为这段历史最真实的人证和物证

中新网南京12月12日电 (记者 申冉)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确立是有坚实的历史资料基础的而寻找和保留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证言、影像文字资料的工作 ,始于32年前日本文部省篡改教科书引起的风波

到了1999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成立了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发现幸存者的调查力度和专业程度远远赶不上“时间”的脚步,他担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幸存者年龄愈大,“过段时间可能就找不到这些老人了”

“我们的调查就是走近每一个幸存者,告诉人们他们不仅仅是一串数字,他们有名有姓、有男有女、有老又少,南京市中华中学校服都有一段平凡的故事,这段史实给他们带来的,是长期的、真实的、无法疏解的个体创伤”张连红最后说,“当这些幸存者站出来作为人证指认日军暴行时,应该有人来关心他们的生存现状只有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人,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生存权利,才能够让这段国家记忆变成世界记忆,受到世界的关注和尊重这项工作在1991年又进行过一次

“由于是第一次,都没有经验,我们自己设计了登记表格,以亲身受害、亲身经历和亲眼目睹为取舍标准,经过层层筛查,查出了1756名亲历者,确定了1200多名幸存者”段月萍告诉记者,也正是这次普查,唐广普、刘永新、李秀英、夏淑琴等一批重要历史见证人被发现

1949年之后的第一次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普查,是在1982年日本文部省篡改教科书之后,南京市成江苏南京国家税务局立了“南京大屠杀”编史、建馆、立碑领导小组,当年50岁的段月萍成为小组成员之一,主要负责史料资料的收集1984年,她主持了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幸存者普查工作

原标题:30年前教科书风波催生寻找和保留南京大屠杀“人证”

张连红开始征集本校和外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幸存者生存状况问卷调查工作,从2004年、05年、06年连续进行了三年,寻访了2000多名幸存者,整理出版了3大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调查手册

这次全城大搜索,寻找到约2630名受害者、幸存者、目睹者,找到有价值的物证约20份其中有39位大屠杀幸存者证言证物公证卷宗完成后就被存放进档案室

朱成山成为江东门纪念馆的馆长后,非常重视这个工作,1997年组织了大规模的调查工作“当时约有14700余人参与了调查收集幸存者证言的工作其中南京市科委周文海大部分是中小学生,乃至于日本的中小学生,他们在当年的夏天参加了这个名为‘留下历史的见证夏令营’活动并且也是第一次让公证员跟着一次参与了证词收集工作”

“当时正在建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文简称江东门纪念馆),时任南京市长的张耀华对我们说,纪念馆建的再好不能没有资料”后来成为纪念馆副馆长的段月萍回忆,自此,除了到各地、各个档案馆收集资料,自己就开始准备一次全市范围的幸存者普查


白癜风冬季有什么保养要点
白癜风的治疗靠的还是科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ms/1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