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sci收录20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赵建华,男,1955年11月生,博士研究生,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副总裁,1991.1-2006.6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太阳电池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2004年携多项自主研发成果回国,组建合资公司,并建成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他研究的高效率晶体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25%(现为世界最高水平)近年发表论文12篇,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多项专利实现产业化,201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7.85亿元获省五一劳动奖章、金陵友谊奖等荣誉

王才林,男,1959年4月生,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主持国家级、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省部级科研课题30多项他培育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大米“南粳44”,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和主推品种;“南粳46”等多个食味品质突出的新品种子供不应求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新品种权14项是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省先进工作者

钱永贵,男,1948年11月生,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南京奥特佳冷机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2000年他以10多项专利,引资成立奥特佳冷机有限公司主持研发的涡旋式汽车空调压缩机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2010年产销量达到275万台,实现产值13亿元,纳税6800万元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5%,并成功出口到美洲、东南亚地区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40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是南京国家税务局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王龙,男,1965年12月生,大学,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教师,中教高级长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主持成立江苏省首家中学生业余无线电台,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个业余电台通联,组织中国学生与空间站宇航员首次“天地对话”,两岸四地青少年卫星通联活动五年来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省青少年无线电比赛,15次获团体冠军、70多人次获金、银、铜牌他2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员

(本文来源: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芮筱亭,男,1956年8月生,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南京理工大学研究员主要从事武器射击精度与密集度、发射安全性的设计与试验关键技术,主持国防973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建立了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和多体系统发南京市江宁区财政局射动力学理论与技术体系近5年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05篇;授权发明专利34项、软件著作权9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计5项,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范益群,男,1968年10月生,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南京九思高科技公司董事长,教授2002年留学回国,参与创办南京九思高科技有限公司,2年内该公司净资产增值20多倍;主持研发了一系列陶瓷膜制备新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陶瓷滤膜的产业化和国产化,产品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出口到26个国家或地区近年来获发明专利21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任建安,男,1963年6月出生,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市科委黄河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肠外瘘的治疗研究,在肠外瘘、感染、出血和营养不良以及多脏器功能障碍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率先开展肠外瘘快速自愈疗法和肠外瘘早期确定性手术,病例收治量与救治成功率居国际领先水平,并完成了重大保健任务

王根林,男,1957年11月生,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主持国家、省、市“十五”、“十一五”重大奶业专项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示范课题,奶牛产量比十年前提高了30%以上,每头牛增收2500元以上,南京地区奶牛养殖每年增加收入2.5亿多元近五年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王振新,男,1965年8月生,大学,中共党员,中石化扬子石化公司桂林市政务服务中心塑料厂厂长,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精对苯二甲酸(pta)技术研发及管理工作主持国内第一台大型pta加氢反应器的开发等多项重大技术攻关和开发,成果转化后每年新增产值30亿元获授权专利8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各1项省 “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孙凌云,男,1962年8月生,博士研究生,农工党党员,南京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教授长期从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研究,率先开展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法治疗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疾病,治疗例数居国际领先水平,并已推广至国内数十家医院,疗效明显发表专著2本,论文13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7篇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是南京市教科所李亚娟南京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王虹,女,1954年6月生,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主攻顽症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现katp通道(sur2/kir6.x)重要作用,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埃他卡林,疗效明显积极参加cctv《健康之路》、南图讲座等系列科普活动发表专著4部,论文51篇,sci收录12篇获省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各1项,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昂海松,男,1947年2月生,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率先组织新概念微型飞行器研究,研制出十多种微型飞行器和小型无人机主持研制和试飞成功的仿鸟扑翼可控微型飞行器、自主控制导航眉山市政务服务中心微型飞行器系统等为国内首创主持建设了国家级航空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和创新团队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是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苏怀智,男,1973年9月生,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河海大学水工结构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主要从事水工程安全智能融合监控与寿命评估的研究,负责或参与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和三峡工程等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分析成果转化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发表论文68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李维林,男,1966年11月生,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中科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黑莓品种引进、育种、栽培和果品加工技术研究及推广近年来主持科技项目30余项,举办黑莓讲座40余次,培训基层科技人员4500余人次,现全市黑莓年产量2万余吨,经济效益达15.85亿元近年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70余篇获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第九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及提名奖候选人(按姓氏笔画)事迹简介

王汝传,男,1943年8月生,大学,中共党员,南京邮电大学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长期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多项组建省无线传感网高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发生产无线传感器网络软硬件等产品,产值近2亿元近年来出版著作6本,发表论文近200篇, sci、南京市市国家税务局ei收录180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发明专利57个、软件著作权51个;是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肖睿,男,1971年10月生,博士研究生,东南大学教授致力于能源与环境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石化、钢铁、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大型工业装置过程构建、改造和优化,年节能折合标煤18.4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近3亿元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ei收录149篇;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蒋剑春,男,1955年2月生,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研究员从事林产化工及生物质能源技术开发,主持承担的多南京市玄武区教科所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实现转化,利用“活性炭微结构及其表面基团定向制备与应用技术”开发新产品20余种,新增产值7亿多元,出口创汇1800多万美元近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sci和ei收录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周万幸,男,1961年8月生,大学,中共党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级高工主要从事地面和舰载雷达的研究和工程研制工作先后主持了多种雷达的设计和研制,为我国预警探测领域装备发展、赶超世界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今年3月以南京市玄武区教科所来,市科协等五家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第九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申报、评选工作,经各专业评审组专家初评、考核组考核、复评产生了第九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及提名奖候选人共20人,现予公示如对候选人有异议,请于见报十日内反馈至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评选办公室地址:成贤街118号南京科技中心三楼,邮编: ,电话:

万谦,男,1966年10月生,大学,中共党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8研究所研究部主任,研究员级高工长期从事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型号工程和国家电子预研课题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多个国家和军队重点型号工程项目,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系列指挥信息系统已形成多级多类产品,获得数十亿产值,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获国家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应汉杰,男,1969年7月生,博士研究生,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主要从事生物系统催化和制造过程强化与集成的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主持完成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1,6二磷酸果糖、核苷酸等项目实现产业化并取代了进口,近五年产值超过12亿元近年来发表论文68篇,sci收录50篇;获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授权专利15项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省先进工作者


有关白癜风
白癜风的根治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ms/17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