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细说了南京各区的名称来历(包含原下关区和原白下区),文末还附上了南京一些地名的来历。
如果你是南京人,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附近的地名;如果你想来南京旅游,赶紧预习起来!
秦淮区因秦淮河过境得名因秦淮河过境得名。秦淮河古称淮水,据说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秦淮河又名“龙藏浦”,相传当初秦始皇东巡至金陵,有方士说金陵乃王气之城,秦始皇为了江山永续命人挖河断龙脉,因成“秦淮河”。
六合区因六合山以为名《舆地纪胜》卷38真州《景物下》:六合山“即定山也。其山相接,通谓之六合山。旧名六峰,曰寒山、曰狮子、曰双鸡、曰芙蓉、曰高妙、曰石人……《元和郡县志》云:在县北八十里,六合县因六合山以为名”
玄武区因玄武湖得名因区境北部有玄武湖而得名。玄武在我国古代文化中为主管四个方位中北方的灵兽,形状为龟蛇合体,五行中主水,又称灵武、元武、真武、北极等。相传公元年,湖中出现怪兽(估计是扬子鳄),类似玄武,因而名之。
建邺区以南京古称建邺得名以南京古称建邺得名。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自武昌迁都秣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将秣陵改称建业,以此为都城,隐含建功立业之意。晋灭吴后,于太康三年(年)改建业为建邺。(亡国之都,岂能让你再次建功立业)
鼓楼区以境内有鼓楼而得名以境内有鼓楼而得名。鼓楼是以前的城市中用来报时的一个建筑,与“钟楼”相配合,白天用钟声报时,夜间用鼓声报时,因此有“晨钟暮鼓”一说。
浦口区意为水滨临岸处“浦口”意为水滨临岸处。公元年,杨广奉父王文帝之命,起兵伐陈,以图一统中国。当杨广带着五十万大军来到浦口这个地方,长江天堑挡住了他们。于是,杨广令将士们在今东门镇一带安营扎寨,等待渡江时机。将士们在此用土围筑军营,屯兵4个多月后,终于渡过长江,完成了灭陈大业,统一了中国。
后来人们就以杨广当时的爵名“晋王”,把这个土围的军营称为“晋王城”。从“晋王城”改称作浦口,是从元朝初期(年)开始的。据《江浦县志》记载:“浦口,元为浦子市,亦称浦子口。”
栖霞区以栖霞山得名以栖霞山得名。“栖霞”取自“饵霞栖云”一语,本指修仙成道,后被隐士喻超尘脱俗。“栖霞”一般做为寺名出现。
雨花台区因境内雨花台得名因境内雨花台得名。相传梁武帝时期,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在此岗设坛讲经说法,僧侣余人趺坐聆听,讲得精彩,听得入神,数日而不散,感动佛祖,天降雨花,落地为石,遂称雨花石,雨花台也由此得名。
江宁区意为江外无事宁静《太平寰宇记》卷90昇州江宁县引顾野王《舆地志》曰:“故江宁县城在县南七十里。晋永嘉中,帝初通江南,以江外无事宁静,于此因置江宁县。南门临浦水,至今呼江宁。”
溧水区因境内有濑水而得名隋开皇十一年(年)析溧阳西北境及丹阳(今江宁小丹阳镇)故地东郊置濑水县,因境内有濑水(今胥溪)而得名,后因吴语“濑”、“溧”音近而改称溧水。《太平寰宇记》卷90昇州溧阳县:“溧水西自溧水县界流入。”县有溧水,因以为名。
高淳区初拟淳化,钦定高淳明初,京师应天府以“地广难治”为由,奏割溧水县南9乡置县,“初拟淳化,钦定高淳”。故名。
(原)下关区始于政府收税的关卡有关下关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明代初年,那时下关叫做龙江关。到了清代初年,政府开始在龙江关和上新河一带设立关卡、收取税费。渐渐地,民间逐渐把位于上新河的关卡称为“上关”,而把原来的龙江关称为“下关”了。不过,这时的下关只是一个政府收税的关卡。
下关真正的开发始于清代光绪年间,这个时候南京已经成为了对外商埠,大量的人员、货物都通过下关到达南京。在这段时期内,下关不但成为了南京聚集最多洋人、洋货的地区,还修建了商埠街、大马路、二马路等近代化道路,邮局、清道夫等西方事物也随之而来。这时的下关俨然成了南京最具活力的地区。
(原)白下区金陵曾改为白下县白下来历有二种说法:一、楚怀王的孙子白公胜在此住过而称白下;二、东晋在白石坡筑垒,后又筑城而得名白下。唐武德九年改“金陵”为白下县。唐贞观七年(公元年)移白下县治于本区境,故名。
更多地名来历快来看看,这些地名有没有你家附近的
贡院街:
位于夫子庙。清同治年间,因贡院设此地得名。贡院是明清时期应天院试和江南乡试的地方。
成贤街:
太平北路西侧。以明朝国子监读书后,即可成为所谓的“贤人”,获得做官资格。半山园:
位于中山门内北侧军学院内。是北宋著名在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故居。王安石号半山,半山园名由此而来。桃叶渡:
贡院街东端。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在此接爱妾桃叶渡河,因名。“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等名句皆出于此地。三元巷:
新街中南。因明朝中试三元的尹凤居住在此而得名。明清时代,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合称“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程阁老巷:
新街口南。因明未东阁大学土程国祥家居隹此巷而得名,人称其“阁老”。大钟亭:
鼓楼广场东北。史载大钟亭乃明代洪年间所铸。南阴阳营
据同治《上江两县志》载:“阴阳营”原写作“鹰扬营”,是明代驻军所在,故名。时间久了,很多人也不记得这里曾经做过军营,就讹化为同音“阴阳营”。北门桥:
五代称玄武桥,后以地处南唐江宁府城北门而改今名。俗称北门桥。明故宫:
即明初皇城、宫城所在地,其规制成为北京明清皇城的蓝本,是朱元璋构筑南京城时最先创建的一项杰作。御道街:
位于南京市白下区,南起光华门,北抵午朝门,中有外五龙桥。因曾为其皇宫的南北中轴线,即明故宫御街和御道,故名。孝陵卫:
位于中山门外紫金山南麓。据《白下琐言》载:“孝陵卫一名钟灵街。”因明孝陵的卫戍部队——孝陵卫曾驻守此地而得名。今孝陵卫镇、孝陵卫街、孝陵卫西桥等地名,均因“孝陵卫”而得名。大行宫:
因清朝乾隆皇帝的南京行宫曾建于此而得名。大行宫原为清初江宁织造府(署),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辈世居之地。东晋、南朝时期,都曾在建康设立锦署。明、清时设织造局。后宰门:
有一种说法此名是北京太监传来的。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即仿照南京明故宫建造了皇宫,其皇城北也叫北安门,位置和元朝皇城已废掉的北门相距不远。元朝皇城叫厚载门,取自《易经》“坤后载物,德合无疆”之意,故明北京皇城的北安门也俗称厚载门。后来因厚载门犯了皇帝的圣讳,于是将厚载门改为后宰门,既同音,又有主宰万物之意。来凤街:
位于水西门内下浮桥南,南起小沙井,北接菱角市。传说清初有一凤凰飞此栖息,故名。丹凤街:
在鼓楼广场东南,南起珠江路,北至北京东路。相传明洪武年间,凤凰落此,故名。四牌楼:
位于东南大学东南,进香河与成贤街之间。它是明国子监南门外的一座牌楼。因为当年成贤街的南面和东、西两侧各有牌坊一座,此为第四座牌楼,故称“四牌楼”。四牌楼由来的另一说法是,清两江总督于成龙于清顺治九年改国子监为江宁府学,在其前修碑亭四座,故而得名。常府街:
因明初开平王常遇春府第在此而得名汉府街:
因明代汉王陈理的王府在此而得名邓府巷:
因明朝开国功臣、宁河王邓愈居此而得名马府街:
因明初三宝太监郑和故居在此而得名瞻园:
明代瞻园为徐达府邸花园,清代为藩署,乾隆南巡时题名瞻园,取苏东坡“瞻望玉堂,如在天上”之意,太平天国时为东王府和夏官丞相衙署。
转自现代快报
点滴型白癜风云南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