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的人怎么也和他们联系不上

奉命进北川执行任务,下落不明

第二次参加抗震救灾的人

连续作战 从死亡线上拉回22人

成都晚报5月18日,登载了一摘消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王黎明,在江油市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下落不明,请知情者与本报联系

在这支医疗队中有一个名57岁的中年男子叫胡玉宽,76年就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任务当时,他才25岁,正在和现在的妻子谈朋友32年后,汶川发生大地震,他又主动申请参加抗震救灾任务,因他有丰富的经验,组织上同意了他他说:“建国以来,发生的两次大地震,在救援工作中有3大不同特点:唐山是平原容易搜救,而汶川大地震波及面宽,基本上是以山区为主,搜救相当困难,人员伤亡惨重;唐山大地震采取的是先转移后治疗,而这次是先治疗南京国家税务局发票后转移;唐山大地震后没有志愿者,而这次志愿者做了大量工作”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医疗队,在江油地震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期间,人员不多,时间不长,可他们是以最早的时间进入灾区,在最危险、最简陋的环境条件下战斗,超最大负荷工作量,创造了抢救灾区伤员零死亡的记录

误把帐篷当厕所

“帐篷里怎么这么臭”14日深夜11点40分,刚刚做完手术回到帐篷休息的医疗队副队长曹志刚,刚一迈进帐篷就大声的呥了起来,大家仔细一看,除堆放行李的帐篷外,其余3个帐篷全是大小便原来,最先到达江油地震灾区的南京医疗队,在医院门口搭了4个帐篷,22个队员的行李被放在一个帐篷内,前两天,帐篷内既没有床,也没有被盖,其余3个帐篷平时都是空着的,成千上万南京国家税务局发票的伤者家属都聚集在医院周围,楼房里的厕所谁也不敢去,无可奈何只有趁机随地大小便了谁知14日医院门口就出现了3个没有床铺的帐篷,有人把空着的帐篷当成了厕所,一个进去、两个进去,反倒是方便了群众,却害苦了支援江油的南京医疗队队员15日,医疗队副队长曹志刚带领队员们利用空闲时间在医院的花园里挖了4个大坑,搭了2个简易男、女厕所,医院周围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根本性好转

震惊世界的“5.12 ”汶川大地震,揪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5月13日早上8点15分,南京第一附属医院召开职工会,要在院内抽调22名业务精湛、年富力强的医疗队奔扑抗震一线支援灾区全院干部职工无论是60岁的老专家,还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个个纷纷请战刘军春70岁的父亲患脑溢血,5月10日夜里才住南京市工商局进医院,需要人照顾,组织上不同样她去,她说什么也不肯,她在电话里把要到灾区救援的事告诉住院的父亲,没想到曾经当过兵而卧床的父亲说:“你放心的去吧,我住在医院里应该没事,灾区更需要你们,你自己注意安全就是了”,得到父亲的支持,她把小儿子寄放在儿子同学的家里,组织上见她决心那么大,把家里的一切都安排好了,才同意了她好不容易在1小时后的9点20分确定了人员,10点要乘飞机出发,谁也没有时间回家拿换洗衣服,与家人告别,只是给家人打个电话告诉一声,有的怕家人担心就说:“单位安排出差要过几天回来”就匆匆拧着单位准备的行军包出发了医疗队是由11名党员,1名预备党员,2名民主党派人士,3名8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4名女同志组成,队员内有南京市教授级专家2名、有副教授级10名、硕士生导师5名,组成了22人的医疗小分队当天深夜11时,医疗队全体队员经过几经周折才来到受灾严重的江油市谁知道地震后的江油竟然是没水、没电、没信号的黑城,江油市医院门口堵得水泄不通,哭的、叫喊的乱成一团,顿时,队员们感到此次地震的严重程度

来源:

5月17日,赴江油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医疗队,第二次接到前线指挥部命令:北川县雷鼓镇河道村有800多日村民需要及时救治王黎明队长与副队长曹志刚都争着要去,王黎明队长说:“前一次是你带队去的,这一次就该我去了,你在家守着,我今天下午就回来”3名80年后的年轻人也争着要去,王队长说什么也不同意:“那里很危险,你们还年轻,没有经验”王南京市中华中学初中队长挑选了7名医生组成了8人小组,每人带上30多斤重的药品、器械,早上9点就出发了,一路上躲过了3次泥石流,但仍然不能顺利到达,他们又从安县土桥镇永明村绕道而行,走了两个半小时的山路,到下午1点40分才到达目的地,他们一进北川手机就没有信号从来没有见过医疗队进村的北川人把他们当成红军医生村里最严重的3个伤员,有一个脑部外伤,一个上肢骨折,一个半瘫痪,都需要及时救治,看到大山里的群众缺医少药,队员们在检查、治疗过程中格外仔细,一干就是3天在家的人怎么也和他们联系不上,于是便登了这摘寻人启示后来,听他们讲:他们在回来的路上,有一座桥是在他们前半小时跨塌的,好险

通讯社29日电(贾金尧)5月26日上午10时30分,江油市人民医院住院部大门口内,南京市教科所论文集聚了各种口音的人群,随着江油市卫生局副局长宣布:“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定点指导医院接牌仪式开始”现场上响起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在这张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定点指导医院的牌子背后,诉说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医疗队在江油地震灾区与死神抢夺生命的不平凡经历,也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医疗队全体队员无私奉献的见证,更是两地人民之间友谊延伸的开端

半蹲势、跪势手术救人

“赶快搭好帐篷,准备手术救人”队长王黎明大声的告诉队友们4个帐篷搭好了,行李就丢在帐篷里的地上,劳累了一天一夜的队友们才记起自己还没有吃晚饭,凌晨2点过再哪里去吃饭呢?拿出行军包里的方便面也没有水泡,他们只好啃一口面包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充饥凌晨5点,天还没有亮,队长王黎明作了简短的战前动员后,便展开大查房,对伤员按轻、中、重分类,在查房中发现有1名13岁的小孩叫苏蓉波,是北川县陈家坝人,在地震中头部、胸部、下肢均已受重伤,稚嫩的生命危在旦夕,必须马上手术队友们各行其是,手术很成功,手术后6小时13岁的苏蓉波就苏醒了哭干了眼泪的父母拉着张健医生的手说:“我儿子的命是你们给救的,你们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在余震不断第一天,他们就冒着生命危险给22个生命垂危的伤员做了手术,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当天的工作量是平时的20倍以上队员曾逸文身患胃溃疡,在上手术台之前还吃了一大把胃药,他从早上8点到夜晚10点连续工作14小时,没吃、没喝,做了6台手术,下手术台时已身感天江苏省南京市工商局昏地转,挪不动脚,队友们才把他扶回帐篷

李白故里通讯社

我要到更需要我的地方去

抢救伤员实现零死亡——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

医院的手术室被震成了危房,本来就超负荷的江油市人民医院又陆陆续续接收了来至北川、平武两地转来的伤员,医院大门口内外到处都摆放着浑身是血,满身是泥的危重伤员手术室只能在帐篷内搭建临时手术台,手术台是在几块砖头上铺几张木板,还不到70公分高,做手术的医生只有半蹲着给伤员做手术,一蹲就是几小时;清创缝合手术台就更简易了,地上铺一层砖,再在砖头上铺上木板总共不到15公分高,手术医生只能跪在地上给伤员清洗、缝合、包扎5月天的中午,在低矮的帐篷里蹲着、跪着抢救生命,背上象放着一盆火,一天连南京第一人民医院续10多小时蹲着、跪着做手术,队员们的白大褂都变了色,还发出难闻的气味一台手术下来腿脚都无力伸直,就别提有多难受,有几个同志的膝盖都发肿了,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反而,觉得责任重大其中一个队员说:“我们今天的条件应该比白求恩当年的条件好多了”
告诉你减肥之法
胃有问题中医教你好对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wh/31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