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上的两位皇太孙,一位当孙子,一位

皇太子的名号,在历史上已经司空见惯,不过以皇太孙登基的皇上,那便屈指可数了。而南京做为古都,则有幸见证了两位皇太孙登基。

其中一位名气更大些,他就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朱元璋原先所立的太子,是朱允炆的父亲朱标,只是没想到朱元璋是个长寿命,自己还没驾崩,却先面临了继承人归西的局面。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加上朱元璋对朱标父爱之深,让他略过了其他儿子们,直接升朱允炆为皇太孙。只不过朱元璋的农民企业家思维太重,只用亲人,让儿子们掌握兵权,结果这就把自己的皇太孙坑惨了。朱允炆虽以太孙之尊正大位,却在登基之后面对“靖难之变”,丢掉了政权。

影视作品里的朱允炆

南京历史上另一位皇太孙,则在六朝时期的南齐。南齐的开国之君萧道成,登基之前是刘宋王朝的右军将军,和前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职位一样。萧道成以此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军功,逐渐掌握大权,于是就有了单干的心思。年,萧道成趁刘宋主少国疑之际,迫使刘宋皇帝禅让,建立了南齐。萧道成虽然取得政权的手段不太光明,不过身为皇帝,还是值得一夸的。他在位期间崇尚节俭,反对奢靡,并且以身作则:宫殿器皿之类都用铁制的,用铁锅、铁碗,金银铜太浪费,都不用;穿衣服不带玉佩、挂饰,这在当时士族之风的江南,是不可想象的。萧道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虽然这哥们不懂经济学,不过也因此可见他治国的决心。萧道成的诸多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外交上,他与北魏睦邻友好,确保了边境的安定。这使得新生的南齐政权迅速摆脱了刘宋末年的混乱,走向了上升轨道。萧道成虽然想“治天下十年”,但实际上只在位四年便驾崩了,他死后被尊为“太祖高皇帝”,谥号庙号和刘邦一样。齐高帝萧道成死后,即位的齐武帝依然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他基本继承了萧道成的作风,崇尚节俭,并且与北魏继续保持和平,使得南齐的国力大幅增强,史称“永明之治”。武帝在刚登基的时候,就立长子萧长懋为皇太子。只不过齐武帝面临的局面,和朱元璋一样:萧长懋在齐武帝在位期间去世,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而齐武帝的选择,也和朱元璋一样,立了萧长懋之子萧昭业为皇太孙。年8月,齐武帝在2月份刚刚失去太子的情况下,驾崩了,这样身为皇太孙的萧昭业,就顺理成章地接管了整个国家。这个萧昭业和朱允炆虽然都是皇太孙即位,不过他可比朱允炆坏多了。朱允炆孝顺,那是真心的;萧昭业就不一样了,这小子是个戏精。他工于书法,擅长隶书,深得祖父与父亲的喜爱。父亲萧长懋病重时,他充分展现了他戏精的本质:在人前表现出悲伤至极,见者无不动容,而一旦回家,即表现出喜状。此外,他还要巫婆诅咒他的父亲和祖父,以让自己可以尽早登基。

网络作家笔下的萧昭业

后来父亲萧长懋去世,萧昭业认为巫婆诅咒灵验,予以赏赐。萧昭业装的一手好孙子,可怜身为爷爷的齐武帝对此全然不知,还立萧昭业为皇太孙。父亲去世半年后,齐武帝也病倒了,萧昭业继续演戏装孙子,在人前作悲伤状,实则内心兴奋之至,觉得自己终于要当皇上了。高兴之余,给妻子何婧英的信中写了一个大“喜”字,而且还在其周围写了36个小“喜”字。齐武帝发丧之日,萧昭业刚送葬车出城门,便称自己有病在身,不能前去墓地。回宫后,马上召集乐工大奏歌曲表演歌舞,音乐响彻宫廷内外。

萧昭业写喜

萧昭业登基后,原形毕露,滥发赏赐给自己的亲信,非常奢侈,一次赏赐就有百数十万。他刚继位时,御库中总共有钱八亿万之多巨,金银布帛更是不可胜数。萧昭业继位不到一年,各种送钱,打赏,全凭自己喜好,把爷爷辈的国家积蓄挥霍一空。他不但滥发赏赐,还与庶母霍氏通奸。诸位也不必可怜皇后,皇后何婧英也有自己的男宠,是出了名的“公共汽车”,两人实乃是开放式婚姻,夫妻俩各玩各的。

影视作品里的皇后何婧英

由于萧昭业把国家弄得乌烟瘴气,因此辅政大臣、武帝的堂弟萧鸾多次劝谏,萧昭业心生不爽,打算铲除萧鸾,可是找不到愿意支持他的宗王与大臣。禁卫军首领萧谌等人看到萧昭业私德日渐败坏,纷纷都依附萧鸾,准备发动政变罢黜他。年9月,萧鸾带兵入宫,以太后的名义废掉并诛杀了萧昭业。萧昭业在位一年便草草收场,虽然结局和朱允炆类似,但是朱允炆“天资仁厚,亲贤好学”,绝非萧昭业这种阳奉阴违的人可比的。而荒废朝政、沉溺后宫这些举止,大致也是南朝短命的原因之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wh/57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