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金奖励论文,将把中国科研带往何方

你可能听说过这样的言论:与西方的研究人员相比,中国研究人员的薪资不是很高。但令西方同行惊讶的是,中国研究人员每发表一篇论文就可以获得数倍于年收入的奖金。

撰文NaomiChing

编译高由张士超

你可能听说过这样的言论:与西方的研究人员相比,中国研究人员的薪资不是很高。但令西方同行惊讶的是,中国研究人员每发表一篇论文就可以获得数倍于年收入的奖金。

由于不同的期刊的被引用的次数不一样,论文所发布的期刊越核心,期刊的被引次数越多,加薪的幅度就越大。

根据我国一位匿名的科技成果评估调研员所提供的资料,部分研究机构按照简单的公式来计算给予研究人员的现金奖励:一万元乘以一加上期刊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反映了期刊的平均被引数)。举个例子,《柳叶刀》(TheLancet)年的影响因子是39.06。在《柳叶刀》上发表一篇论文可获得,人民币的奖金。相比之下,我国科学家在同一年份年的平均年薪只有69,元(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著名期刊在我国学术界的地位根深蒂固。这位记者非正式调查了17位在我国工作的科学家。其中十五位表示,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布的论文能在升职考核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除此之外,65%的受访者承认这些论文对他们的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76%的受访者表示一旦论文发表,研究机构就会给予现金奖励,这种现象非常常见。年的一个调查与此结果类似,该调查发现43%的科学工作者承认这种绩效工资通常占他们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论文奖励近几年有所降低,但在知名期刊发文仍有不菲的收入。图为武汉某高校于年公布的论文奖励政策,截至今日暂未有修改或废除声明。

但是这种以论文发表数作为要求的行为被很多研究人员所唾弃。17名受访者中有13名表示利用期刊影响因子来判定研究人员的潜力是非常不合理的,除此之外12名受访者反对纯粹基于期刊名声的现金奖励机制。这些反对影响因子迷信的思想正形成一股潮流。年著名化学家王乃兴在《自然》(Nature)上发表社论称“中国化学研究已沦为名利场“,而其原因正是对影响因子的迷信。根深蒂固却不受欢迎的影响因子是认识我国科学历史的一扇窗,然而在短期内我们似乎还无法撼动它的地位。

率先利用SCI,南京大学成功逆袭

年是中国科研史的一个分水岭。前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教授联合其他三位大学校长共同撰写了一封给党中央的信。信中认为国家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呼吁中央应尽快选出五十所学校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

好消息是中央赞成信中的建议。坏消息是,中央只选出五所大学,而且匡教授所在的南京大学不在其中。在那之后,清北复交等顶尖名校各获得了一个亿的额外经费,而曲钦岳院士作为继任校长临危受任,要凭借有限的资源,与获得中央资助的“天选之子”竞争。

曲钦岳院士带领南大逆袭功不可没,然而唯SCI论引发的连锁反应,是曲校长自己也没有料到的。

曲校长把目光投向了科学引文索引(SCI)。这是一个国际性的权威索引,它可以计算索引中所有期刊发表的论文(也就是所谓的SCI论文)被索引中其他论文引用的次数,常常被用于评估研究结果的重要性。南京大学将它引入了自己的评估系统。在南京大学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多少钱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医院收费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wh/95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