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明城墙,枉来南京城史上最南京的

城门城门鸡蛋糕(几丈高)?

三十六丈高。

骑花马,带把刀,

从你家城门抄一抄(走一遭)。

《蟠龙胜境》拍摄by肖海林

循着这首童谣的记忆,你是否忆起,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时,妈妈牵着你的手去走城墙……

“三月三,走城墙”是老南京人全家出动迎春祈福,期待来年步步登高的传统习俗。

今天,南京

规格最高、名气最大、参与人数最多

走城墙活动要请你来起个名

此前南京已举办过4次

每次都全城   每年不上城墙走走,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南京人!

《仪凤门光影》-拍摄by李玮

墙内墙外:

  蓝鲸人的家门口是一段段城墙,墙内是家,墙外也是家。

《时空隧道》-拍摄by孙丽华

红虎:

  记得小时候,家是住在老秦淮的墙根下。清晨6点蒙蒙亮的时候,就已经熙熙攘攘的有了声儿。挑着担的水果摊儿,叫着花腔的蒸儿糕,讨价还价的菜篓子,还有老南京最爱的辣油混沌。

  但是记忆力最爱的还是贴着墙洞口的面条摊儿。清晨的早上,城墙洞口,只能听见此起彼伏的唏哩呼噜的吃面声。仿佛那古老的城墙,也刚刚打了个哈欠。

《叟童情趣》-拍摄by韩东

文文:

  我今年20岁,地地道道的蓝鲸人。

  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住,住在月牙湖边,标营门是最常去爬的城墙。

  那年我四岁,爬满爬山虎的城墙好高好高,我举起小手,唱着“城门城门几丈高”。小时候喜欢在城墙上玩耍,蹦蹦跳跳,奶奶总是微笑的看着我替我擦擦头上的汗。

  后来搬家了,只是偶尔跟爸妈去看望爷爷奶奶,每每经过标营门城墙的时候总会勾起小时候的很多回忆···

《古城墙新面貌》-拍摄by贾建平

然:

  不知道什么时候,南京的城墙口、一段段的残墙根,建了大大小小的公园。白天的公园似乎并未见什么人气,青萝满墙,倒是添了一种安静的清新。

  但是记忆最深的,还是晚上的汉中门城墙下。也许有那繁星点点,也许只有一轮悬月高挂。

  但是城墙下,小方块地上,都是有着或多或少的人群。或随音乐成群结队而舞,或三五成群叼着烟卷而论,或成双成对而相互偎依,或大大小小牵着小狗等宠物,嬉笑玩耍,或一人独坐仰望天空中星月,沉默不言。城墙下,已俨然是了一个小南京城。

  城内的,城外的。墙内的,墙外的。总是能在这看到世间百态,人情冷暖。

《中华门夜景》-拍摄by华建平

一乐:

  我今年32岁,8岁那年跟随父亲来到日本。每次回国回到南京都会去中华门城堡看看,怀念一下儿时与家门口小伙伴玩耍的场景。

  记得那时爸爸妈妈带我和我的小伙伴去城墙上玩,还在城墙上留了影,现在还时常翻出来看看,怀念一下小时候的感觉,怀念一下那个充满童年的回忆城,我的家。

《中华门夜色》-拍摄by李玮

寿桃:

  在我印象中,照片里的这个城门洞是不存在。门洞右边是“中华门瓮城”景区,因一直收费,从小到大我都是远远的瞻望它。门洞的左边是城墙,弯弯折折延伸至老虎头(现仁厚里小区附近)。中间的城墙是断裂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我爷爷和我说,那是日本人的炮弹,把这城墙炸成了两半。

  照片中城墙的修复处,依旧可以看到我印象中,登上左边城墙的那段“断壁斜坡”。而正是这“断壁斜坡”,成为了我和我小伙伴们,通往童年乐土的天然梯子。

感谢以上摄影师为助力南京城墙申遗供图

策划:南京日报新媒体中心韦铭杜文双高雨薇

编辑:王灿王捷青

推荐阅读

南京街头多处出现“绿地毯”,好多人都点赞了……

70分钟傅莹回应15个“敏感”问题今年全国人大首场发布会有哪些干货?

昨晚李健一首重新填词的《异乡人》虐哭无数人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xs/560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