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坊桥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广场东北侧。西起中山路,向东再折向东北,至长江路。清《同治上江两县志》、《江宁省城图》均载有塘坊桥(街)名。传清康熙间,名炳熙村。后成街巷,因靠糖坊和小桥,名塘坊桥,街以桥名。糖坊廊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内镇淮桥西北,是一条古街道,东南起中华路镇淮西桥,西北接长乐街。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谓:“篾街。《肇域志》曰竹街。又名盐渚,旧置盐市于此,俗曰篾街。有江东书院。”为竹器作坊集中地,故名。民间传说曾称灭街,一说明初,因一户人家扎了一只大脚女人的彩灯,锦衣卫枉杀了全街人,故名;另一说,元朝官员福寿及其部下住此街,在元亡时,不肯投降,纷纷全家自尽,整条街大小人口几乎灭绝,故名。原名叫灭街,后讹化为篾街,再后来,因设糖作坊于此,故而得名。糖坊廊的名称最初源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南京的商业空前繁荣,为适应需要,于某些行业集中所在的街道两旁建立了官廊。糖坊廊则因道路旁设糖坊而得名。明瓦廊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西侧,南起大香炉,北至石鼓路东口。明代此地是经营明瓦的场所,故名。明瓦廊之名,源于明初,为明清时的主要商道之一,其路面较宽,中间是官廊,商铺栉比,是商业繁华之地。在明朝的地图上就标有明瓦廊。据清同治间《秦淮志》载:羊角灯者,旧为金陵特产。用羊角煎熬成液,和以彩色,凝而压薄成片,谓之明瓦。金陵街市,有明瓦廊,皆制此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