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东中路的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如今是南京市民和企业办事跑得最多的地方之一。“这里一点也不像机关大院,走进去一排排窗口笑脸相迎,有种‘逛超市’的感觉。”一位办事的市民如是说。
企业感受:机关办事越来越麻利了
“我跑项目前期审批已经十几年了,从最早的跑部门找处室,到现在一个窗口受理,变化的确非常大。”一家地产集团项目前期经理张兴宏是政务服务中心的“常客”,切身体会到了改革带来的便利。她告诉记者,政务大厅集中办理,最方便的就是节约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样是窗口单位,过去递进去心里没有底,如今整个的审批流程规范透明,很有时效性……”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是南京市人民政府设立的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办理行政许可、非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年开始运行。经过这几年的运行,市民和企业最直观的感受是,办事越来越麻利了。
以前张兴宏为一个项目审图至少要跑三个窗口,消防、气象和建委,今年开始她只要把材料递给一个窗口就完事了。南京市建委首席代表余军介绍,今年开始实行多图联审,消防、气象、建委等部门在一个窗口统一收件。“从最早的三个部门,到后来的三个窗口,现在则是一个窗口,一个人负责,收件后分发给不同部门,结果在一个窗口出。”
余军还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南京市还将推出联合验收制度,原来的工程主体验收,要有规划、消防、人防、气象等多部门验收,今后则是一个窗口申办,要求10天全部办完。内部流程要求是第三天到现场验收,第六天出结果,后四天办备案,用严格的考核倒逼各个部门尽快验收。
一组数据精确反映了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变化,截至今年上半年,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各类事项8.25万件,承诺件平均办理时间由年12月的8.65天下降到3.9天,效率提升55%,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承诺办结,拖延1分钟就要被问责
“进驻到政务服务中心,审批部门为当事人服务的意识增强了,原来很牛气的,现在不行了,必须观念转变。”南京市政务办副巡视员董建民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如果没有第三方的监管,办理单位没有时间概念,当事人就不得不找人催办。“现在打出受理通知单,有明确的时效告知,几天内办结,不需要找人,我们用机制约束了审批部门。”
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办事窗口都设有现场评价。如果当事人碍于情面不方便给“差评”。那也没关系,现场不评价的半小时后会有短信“求评价”,48小时内没有回复的则默认为基本满意,基本满意就意味着办事窗口要被扣掉1分。随后,还会有回访电话查明失分原因。
所有的入驻单位窗口会产生一个排名,南京市政务办副巡视员董建民说,所有考核数据系统生成,根据办事时效、评价和质量等,产生各个窗口单位的最终考核结果。对于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40多个单位而言,考核是个指挥棒。这一考评结果还将计入各个部门的年终绩效考评和作风评议中,对于被考核单位的工作评价影响很大。如何提高自己的考核分数?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办事提速,一个以往要几天能办成的事如果改成当场办,那时效分就提升了。根据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行政审批办结时间要在现在法定时间内压缩一半。在此基础上,各个部门自己也会自我加压,给出承诺办结时间。这一承诺逾期一分钟也不行。董建民介绍,超过承诺时间一分钟还没办结,系统就会自动推送,监察部门就会进行相应处理。“不需要企业找人托关系,审批部门会自己抓紧办理,办事拖沓会实实在在影响绩效。”
南京被列为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城市
走进政务服务中心,拿出市民卡或者身份证取号排队,拿到的小票上会标注办事窗口,目前前面有多少人在排队。随后的短信会告诉你预计排队时间。越来越多的便民服务事项进入了政务服务中心,这里公共自行车窗口受理全部业务,成为中心办件量第二大窗口;人行南京分行营业部进驻中心,开展征信查询业务,新增3个窗口8台自助查询机,市民获取征信报告再也不用去银行窗口排队了;市民卡公司在这里增设老年卡、学生卡、公园卡等服务;社保查询自助机引入中心;市出入境窗口引入自助设备8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京被列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国家试点城市,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在“中国南京”网站上搭建政务服务平台,构建互联网用户体系,将各级政府部门审批服务的过程和结果信息实时推送给企业和民众,打通政务服务“前一公里”和“后一公里”,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便捷化的服务。(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