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使巢湖基地成为一个适应不同层次和专业的综合型地学实习基地
38
创新型地质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31
吴昌志
本中心本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综合研究能力,激发创新精神”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开设讲座性实验小结为学生展示与本轮实验相关的学科前沿,扩大学生视野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料库,设立了网络教学网站、浦口计算机实验室局域网、教学专用ftp服务器, 制作了网络教程、部分模拟课件、课程资料库、网络版仪器使用说明等这些努力均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建设实习基地
辐射作用
8
施斌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8] 陆现彩、赵连泽、徐士进、陈云棠,2003,强化能力培养的地质南京市科委黄河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初探,中国地质教育,第4期,23-26
顾连兴(参加者)
9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创办于1921年(原东南大学地学系),是中国最早的地质学教育机构之一,1930年1月独立建系即为后来的中央大学地质学系经过80多年的发展与演革,地球科学系逐渐形成了齐全的学科建制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建设了良好的教学和研究平台,培养了大批优秀地学人才(包括两院院士23位),为我国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级学科
(6)考核方法多样化
2002
http://es.nju.edu.cn/szdw/person_detail.php?id=366
古生物与地层学*
[3] 陈云棠,2004,地球科学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国大学教育,第9期,19-20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1
同时,所有实验室都装备了现代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电化教学仪器设备,60多台多功能显微镜正在逐步实现显微图像的数字化改造,师生共同设计制作的光纤应变分析仪及超微型贯入仪已经获得了专利
[15] lu xiancai(陆现彩),tom hubble, chaodong wu, fanglin li, changhou zhang, 2002, designing and redesigning the curriculum to provide an integrated and challenging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earth sciences with comparisons between nanj南京市教科所ing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in m. peat (ed.) “the china papers: tertiary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each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issue 1). 63-68.
隶属部门:
教育部
(2)教学标本的数字化和数字博物馆的建设
表1-4地球科学实验中心成员近年来发表论文目录网址
学年度:
5
本中心还积极进行国际流、组织中外联合实践教学2006年6月-7月,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共同发起,组织了新疆天山野外教学实习,历时12天,野外行程累计3600 km,考察地质、地貌点20余个达州市政务服务中心2007年3月又联合美国爱荷华大学共同开展了苏州-南京联合实习,系统考察了新生代火山构造、地下水、河流地质作用和花岗岩地貌通过联合实习,促进了中外交流,提高了学生学术交流和科学实践技能,同时还体会了中西科学文化的差异
2006-01-01
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http://es.nju.edu.cn/szdw/person_detail.php?id=112
表2-2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服务的地学专业方向和名称
122
2004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摸索体会,因此我们把野外教学模式进行了大的调整,部分项目实现学生主导型研究性实验的模式,主要理念是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包含文献、资料查阅,实验课题的提出,实验设备南京市江宁区条件的准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论文的写作以及论文的交流和答辩使得学生通过本课程获得一整套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老师做到开放、指导、评价
创新型地质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29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16] chaodong wu, tom hubble, xiancai lu(陆现彩), fanglin li, changhou zhang, 2002, choosing and using appropriat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edimentology courses at peking university (b南京市人才市场户口eidung). in m. peat (ed.) “the china papers: tertiary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each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issue 1). 57-62.
14
蒋少勇等
电话: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二等奖
第二层面是面向南京大学其他院系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主要有地理与海洋学院的自然地理、第四纪地貌和海洋学等专业(每年约120人),大气科学系的基地班学员(每年20余人),以及金陵学院的资源工程等专业本科生(每年100人左右)主要课程是《普通地质学》(含实验)和《普通地质认识实习》,以及近年来开展的“大地学”野外联合课程实践活动
(5)中心南京市中华中学校长在江苏汤山、安徽巢湖建立的地学教学实习基地,由于其优越的地质-地理条件,每年到该实习基地进行地质学教学实习的院校非常多,我国主要的地质院校如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都把巢湖作为主要野外实习基地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每年来该基地实习的院校都有十几到二十几所,实习学生有1300到2000余人次不但起到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也无疑为我国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地球化学*
“21世纪科学人文素质教育多媒体系列”(第一辑)
获奖年份
南京大学安徽巢湖教学实习基地由1999年地球科学系与武警部队巢湖市铸造厂共同建立除基本的设施仪器以外近几年还引入计算机技术、卫星定位江苏省南京市工商局技术并利用遥感信息,开发研制了野外实习配套软件,开展了数字化地质野外实习,改革了传统落后的野外工作方法掌握了数字地质测量的方法与技术、及现代地质制图方法
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历史演化、动力学过程及环境资源效应的自然科学领域其研究特点是从微观到宏观、局部到全球、静态到动态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和应用领域的差异,二级学科多达十余个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提出和发展,学科之间的融合和研究技术的互用现象十分突出,为实验实践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http://es.nju.edu.cn/szdw/person_detail.php?id=20
实验中心20名专职教师和数十名兼职教师在授课之余承担了各种科研任务,研究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果可以说硕果累累,5年来每位教师发表论文十几篇至几十篇不等,由于篇幅限制,在此不能一一枚举,可以登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师资队伍网站查询(es.nju.edu.cn)(见表1-4),师资队伍栏目下列出了每位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近年来承担的研究项目和发表的论文相关科研成果还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以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奖励1项等奖项(表1-5)
2004
101
基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历史积累好、师资力量强和学生基础好的特点,本实验教学中心很早就确立了以培养研究型创新人才为主的定位目标,建立了重点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实验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课堂实验教学&md南京市教科所陈静波ash;野外实践教学—科研能力训练“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此指导思想,构建了教学实验室、野外实习基地和科研创新平台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后文将详细介绍)
4
针对不同的野外实践项目,采用了不同的考核方法制定考核方法的原则是“重过程控制,重创新能力,重团队精神”考核形式包括传统的教师评价、同学间互评和实习报告的答辩评审等多种方法
2004年
城市环境岩土工程
学年学生人数:
1、教学研究论文
3
2
http://es.nju.edu.cn/szdw/person_detail.php?id=41
江苏省青年科技奖
古生物专业
25
王德滋、周新民、周金城等
2002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二等奖
2002
6
400
项目名称
19
(含矿物学南京市玄武区教科所、岩石学、矿床学专业)
3
7
2002
随着gps、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在野外教学工作中的应用,野外实习教学的信息化一直是今年来建设的重点一方面,在野外实习基地建设了内部的局域计算机网络;另一方面,集中力量开发了多套数字化野外实习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引入“数字地球”概念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制开发了巢湖地质实习数字化系统,包括sdp系统(实测地层剖面资料处理)和gdp系统(野外地质点数据采集)该数字化平台基于地理信息支撑系统,建成了巢湖地质资料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基于web平台的查询、浏览、分析和应用软件
90
1、实验教学中心对南京大学相关院系的辐射作用
http://es.nju.e南京市教科所 案例du.cn/szdw/person_detail.php?id=356
表1-2教学课程建设获奖一览表
水文水资源*
蔡元峰
名 称
丰富多彩的教学标本是地球科学实验中心的核心资源,经历了近80年的持续积累,形成了国内最大的教学标本收藏自2000年起,在教育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完成了6千余件教学标本的数字化工作,建成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数字博物馆,于2002年已上网开放(http:// 219.219.113.39/museum/index.htm)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及其可视化软件系统
地质学基地班
闫长虹张元成陈葆仁
2005年
[1] 陈骏,胡文?,李成, 2007, 地质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和对策中国地质教育,第1期:133-139
关于地球南京第一人民医院动力学和岩土力学等方面的教学,注重实验室的开放制度建设,强调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如土力学实验室可以让学生借助实验仪器,任意变化应力方向和大小,观察实验样本的变形和破裂状况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室,不仅能够在再现断裂、褶皱、造山作用等构造现象,还能模拟、解析板块构造运动的宏大图景开放性的管理有助于满足学生兴趣驱动的实验需求
8
[11] 董少春、徐士进、陆现彩、胡欢、赵连泽、赵韧,2003,基于xml的goms元数据描述体系,地球信息科学,第1期,90-94
中心建设发展历程
季峻峰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本中心还积极进行国际交流,先后组织与美国加州理工和艾荷华大学地质学师生中外联合实践教学2006年6月-7月,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共同发起,组织了新疆天山野外教学实习,历时12天,野外行程累计3600 km,考察地质、地貌点20余个2007年3月又联合美国爱荷华大学共同开展了苏州-南京联合实习,系统考察了新生代火山构造、地下水、河流地质作用和花岗岩地貌通过联合实习,促进了中外交流,提高了学生学术交流和科学实践技能,同时还体会了中西科学文化的差异
实验教学总体情况
不同教学阶段和不同层次的课程教学采用的实验技术有明显的差异,考核方法也多有不同
3、科研论文与获奖
20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普通地质学
http://es.nju.edu.cn/szdw/person_detail.php?id=29
地质学★
专业
(1)自主性选题:发挥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
地球科学实验中南京市江宁区卫生局心创建以来,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回溯到改革开放以来培养的毕业生,就有20余人成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近五年来的实验教学工作也成果累累,在教学研究与改革、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获得了国家或省部级奖励特别是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更为突出,以第一作者在高水平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学生逐年增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效显著
近五年中心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
[13] 王德滋、赵连泽,2002,关于地球科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地质教育,第1期,9-13
实验课程的考核以考察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状况为主体,制定鼓励机制,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在部分实验课程结束前3-4周,让学生在完成的规定实验外,选择其它内容进行设计性南京市卫生局实验,结果作为实验考核的一个方面一般来说,平时实验成绩占60%、期末实验考试占30~40%、设计能力考察占10%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4)野外实习教学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2005
第三层面是面向国内外其他院校本科生的野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并包括野外实习指导书的交流主要是南京湖山和安徽巢湖野外实习基地的开放性建设,每年前来实习的院校都有二、三十所而且自2006年开始,国外部分大学也前来我们的实习基地开展联合实习,如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和爱荷华大学地质系的师生与2006年夏和2007年春分别到天山和湖山基地,与南京大学师生一起开展了联合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
025-
特别是矿物岩石矿床学显微镜实验室,启动了显微图像的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改造,该平南京市科委地址台具有视频化、数字化、实时化、互动化、自动化、多媒体化、计算机仿真实验化的实验教学功能,可实现校、内外共享利用该平台在进行互动式教学、实时化实验数据采集、仿真化教学等
21
辐射作用
34
中心通过近几年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如互动式实验、录像、动画、仿真等)实验中心根据不同课程的建设状况,分别建成了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网络教程、教学素材库(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ftp共享教学演示文稿库等多种层次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进行网上学习和师生交互
25
(1)“地质学”基地、“地理学”基地以及“大气科学”基地(校级基地)自2000年起开办地球系统科学(大地学)基南京市中华中学学区地班,至今已招收五届学生探索创建具有大理科基础、大地学特色的地球系统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
陆现彩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http://es.nju.edu.cn/szdw/person_detail.php?id=26
项目名称
获奖级别
建立日期:
第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大学组一等奖
论文目录网址
2004
4
邱检生
获奖者
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已经形成了几乎涵盖地质学主要专业方向的齐全的学科优势,成为地球科学实验中心基础和支撑目前建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1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地球化学)、2个江苏省品牌专业(地质学和地球化学)和2个特色专业(水文水资源和地质工程南京市江宁区安监局专业);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地质学和地质工程)、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水文学与水资源)和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水文学与水资源、地质工程、矿产普查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球物理),为实验教学造就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环境条件此外,在八十余年的办学历史中,中心积累了大量珍贵教学标本,包括老一代教师在解放前精心购置和保留下来的德、法、日、美等国著名产地的珍贵矿物岩石、古生物、矿床等标本,以及国内各典型地区的典型标本达十多万件,实属国内高校少见该中心以这些珍贵标本为依托,并进行了适当补充,先南京省政务服务中心后建成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和江苏国信地质标本陈列馆,成为学生实验教学的辅助场所,并成为对社会开放共享的窗口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地球科学实验中心还建立了几条大地学综合考察路线2004年和2006年多名教师奔赴我国的西北地区与东北地区分别开辟了兰州-新疆天山地区及长白山地区大地质学实习基地,在这些地区组织了地质学、地理学和大气科学、生态学等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考察
研究性项目考核方式引进论文答辩形式,具体做法是: 邀请各专业教授和副教授以及实验指导教师十余人组成两个考核小组;每个学生将本学期进行的研究性实验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准备ppt文件分组每人15分钟报告,接受考核小组和同学的提问;根据课题新颖性、南京市科委内容的丰富度、对课题原理理解的深度以及表达能力进行综合评分
江苏省高校二类优秀课程
2005
(人时数/年)
11
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渗透,传统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本实验教学中心紧跟时代发展,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便开始了一系列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工作例如,建设了“数字媒体实验室”,制作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电子课程教材,并依托本中心丰富的地质标本建成了南京大学数字博物馆;再如,依托卫星遥感等3s技术完成了野外数字化填图的软件开发和课程建设,最近又完成了湖山实习基地的远程虚拟实习系统这些工作不仅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和效率,还为实验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提供了可能
硼/硅同位素新技术方法在热液成矿作用中的应用研究”
陈?
39
134
2
2002
南京汤山普通地质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与南京武警消防指挥学校军民共建,1996年正式签订协议,“南京大学地学教学基地”正式挂牌 教学基地除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场所外,还建有教学实验室,配备实习区内各类岩石与化石标本、岩相显微镜、计算机与网络设置等,为野外实习的教与学提供极大的方便普通地质学教学实习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野外认识实习,以汤山野外实习基地为中心,选择了地质现象具有代表性、丰富多彩的实习路线,即南京汤山-湖山-苏南-连云港地区的综合路线,湖山地区发育有完整南京江宁国家税务局的古生代地层和系统的构造现象,以及连云港现代海岸及其外动力地质作用,宜兴岩溶地质,苏州花岗岩等地学现象等
地学基础实践
邮编:
应力应变式控制三轴剪切渗透试验仪
5
12
经过与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和伊尔库茨克大学的多次协商,建立了贝加尔地区野外实习基地开展了地球科学、大气科学、生命科学和地理科学的综合考察,建立研究团队,每个团队针对自己提出的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并在指导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实施完成主要野外研究工作,结合实验室研究,完成科研报告实现了跨学科、研究型的实践教学模式2006年夏,进行了长达20天的专题野外研究,既深化了对地学理论和技能的掌握,还获得了多项新认识,部分成果已经被专业杂志接受
19
本中心服务于9个二级学科的人南京省第一人民医院才培养,为了适应学科发展,实现我校少而精、高层次的从事地球科学教学、科研人才的培养目标实验中心在实验内容、实验技术方面进一步整合,其特点是“三整合”:即(1)改变严格的学科实验室的划分,以核心实验技术和设备为要素进行整合,如整合晶体光学实验室、岩石学实验室、包裹体实验室、矿床学实验室和显微构造实验项目,建立岩矿显微镜实验室;(2)按研究的核心课题进行整合,如把岩土力学、构造应力和变形等以应力应变为研究对象的实验项目进行整合;(3)教学和科研实验室间的整合,一方面,教学中心结合实验教学购置少量高性能的实验设备,另一方面,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的研究型实验室直接面向大学生开放,打破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南京第一人民医院实验室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开展创新性实验的平台,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奠定了环境基础
此外,随着近年来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起,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重要发展趋势,为此,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联合地理与海洋学院及大气科学系建设了三个共享实验室,即“地球动力学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和“大气动力学实验室”,开展“大地学”通识教育和联合野外考察,建立了兰州-天山、长白山和贝加尔湖等综合考察路线,形成了具有南京大学特色的“大地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
朱文斌
2005
[7] 王颖、陈云棠、赵连泽、蒋全荣、吴晓南京市市科委根,2003,地学类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与实践,《发展·创新·改革》第一集,世行贷款二十一世纪初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高等教育出版社
3、向国外的辐射作用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6800 平方米
2002
中心成员
董少春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成因与地壳演化
近五年经费投入:
(3)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机制
序号
2
初步实现了野外实践教学的数字化从2000年开始在实习中推行数字化地质野外工作,购置了大量的笔记本电脑、全球定位仪(gps)、数码相机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引入3s技术,并自行开发研制了野外实习配套软件实现了现代科技与野外实习的有机结合和教学方法的革新
奖项
近年来,实验中心一直致力于实验教学信息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在实验教学信息化、网络化和教学资源数字化、共享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社会辐射作用
华仁民(排名2)
[17] changhou zhang, tom hubble, fanglin li, chaodong wu, xiancai lu(陆现彩), 2002,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introducing mor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strategies into the tectonic analysis course. in m. peat (ed.) “the china papers: 南京市工商局地址tertiary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each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issue 1). 69-74.
http://es.nju.edu.cn/szdw/person_detail.php?id=270
中国东西部主要盆地热体制和岩石圈热-流变结构
南京大学
2008-2009
http://es.nju.edu.cn/szdw/person_detail.php?id=101
陆建军
中心面积:
1. 课堂实验教学
中心教材数:
2004
0
南京大学地质学实验教学历史悠久实验-实践教学工作可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地学通论”和地质学课程都规定有关师生不仅进行室内实验,还必须进行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考察学习1929年,首任系主任李学清等创建了基础地质实验室,在宁镇山脉开辟了数条野外地质实习线路,建立了一系列典型地质剖面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建立了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教学实验室,岩矿教学成绩卓著,在国内形成了“北古南矿”的学科格局至1980年前后,随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211工程”、“985工程”等的持续建设,购置了较多的先进设备和教学标本,建成拥有14个教学实验室的庞大实验教学体系特别是1993年地球科学系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地质学”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每年给予数十万元的经费支持,对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南京省第一人民医院
天山造山带东段碰撞变形与运动学研究
35
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近五年中心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
1996年,作为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对实验室进行整体规划,合并调整为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下设三个综合实验室、三个辅助实验室和两个野外实习基地(湖山和巢湖),在校系支持下,大力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教学软、硬件设施目前实验设备先进,设备配置科学合理如投入近百万元新建了地球物理分室,新开设“地球物理学基础”实验课,弥补了这一学科方向上实验教学的不足同时,实验教学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应用学科实验教学,如水文地质综合实验室建成了地下水物理模拟室、地下水数值模拟室和水化学与水环境室三个设置先进、开放管理的实验南京市中华中学初中室基础;地质工程实验室已建成地质工程监测、土木工程和土力学三个实验室逐步形成了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兼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目前中心总面积已近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约1500件,固定资产约2000万各实验室宽敞明亮,管理有序,实验教学条件已具全国一流水平
8
获奖年份
7
2002
中国东部金矿成矿机制及成矿规律的研究
王勤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江苏省教育系统自制教学实验仪器高校组二等奖
江苏省高校优秀课程群奖
[12] 周新民,2002,我的发言,中国地质教育,第2期,61-63
[2] 董少春、徐士进、赵连泽,2006,地球科学数字博物馆: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南京大学出版社,515-521
30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南京市中华中学学等
地质工程
扬子板块西缘新元古代造山带演化历史及典型矿床研究
1
时至今日,南京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已经发展为学科齐全、设备先进、师资雄厚的综合实验中心,以综合性和研究性为特色,以数字化和信息化为支撑,以开放共享和规范有序为管理理念,成为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地质学实验中心按照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将继续努力,紧紧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实验教学体系的现代化,加强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通识化和国际化,为建成具有世界高水平的“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而努力
舒良树 马瑞士 朱文斌
江苏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学课件南京省政务服务中心竞赛一等奖
http://es.nju.edu.cn/szdw/person_detail.php?id=30
表1-5地球科学实验中心近年来科研获奖一览表
实验教学总体情况
阎长虹、李晓昭、茅加峰、赵连泽、许宝田
为了保证学生在实验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指导教师作用至关重要,在实验中学生想法很广,如何把想法变为结果,需要老师的指点引导,因此安排的指导教师必须有相当的科研背景,熟悉科学研究方法,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组成教授平台,不定期参与实验指导,传授科学研究方法这样做既加强了科研对教学的辐射作用,也架起了学生与知名教授们之间的桥梁
实习基地均全面开放、充分共享,浙江大学、西北大学、石油大学、南京省政务服务中心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均依托两基地进行实践教学,也无疑为我国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水文-水资源专业
中心课程数:
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员在完成正常教学实验工作的基础上,还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任务,并取得了良好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学研究论文;(2)教学获奖情况;(3)科学研究获奖情况下面分别作一介绍
获奖
关于地球物质方面的教学,主要以本中心丰富的教学标本为基础,选择典型的样品和典型课间实习点的考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和显微镜等开展矿物岩石的鉴定等地球科学博物馆和国信标本馆以及地球科学数字博物馆均为该方面教学的有益补充
中心通过教学实验室的网络平台实现了实南京市科委黄河验教学、仪器设备基本信息等网络化管理,实验大纲项目、实验教学计划、实验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等随时可以通过网上查询此外,还建立了先进的学生管理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数据、结果进行存储、调用和评价,为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为了解实验教学效果提供了很好的手段,该系统具有全国先进水平
“21世纪科学人文素质教育多媒体系列”(第二辑)
25
全国精品课程
合计
中心开设的《地球科学概论》成为当代教育的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京大学对所有理工科或与地学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开设,地球科学知识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用以激励每位新世纪的学子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生存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南京市江宁区安监局命感《普通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生命演化历程与生物进化论》等多门课程对地理系、大气系、环科系、生物系和金陵学院开放,实现学科之间相互辐射渗透,资源共享
[5] 董少春、赵连泽、徐士进、陆现彩,2004,面向21世纪的《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建设,中国地质教育,第4期,25-28
序号
(5)推进国际交流
江苏省高校一类优秀课程
[9] 董少春、徐士进、赵连泽、胡欢、高磊,2003,vrml技术在基础结晶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地质教育,第4期,46-49
稀有金属矿物学
一级学科
序号
时间
王良书 李成 刘绍文
胡文?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含构造地质学专业)
114
中心项目数:
矿床普查与勘探*
[14] 阙朝阳,徐士进,2002,xml的即指即显与分页显示,计算机应用研究,第7期,89-南京市江宁区地图91
http://es.nju.edu.cn/szdw/person_detail.php?id=9
地球化学专业
信息平台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及其可视化软件系统
徐士进王汝成沈渭洲
王汝成
[4] dong shaochun (董少春), tom hubble, 2004, making online learning more student-centered in the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nanjing, in m. peat (ed.) the china papers: tertiary science and mathematics南京市人才市场地址 teach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issue 3), 88-93
获奖者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4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自“九五”以来,围绕“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总体目标奋力开拓,积极进取,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近5年来实验室中心在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方面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级奖励6项(表1-2)教学研究方面也取得良好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3项(表1-3)
地球物理
16
王颖,赵连泽,吴晓根等
(3)实施研究性野外实践教学
水文水资源
http://zbc.njude.com.cn/
593.9万元
朱国荣
2002
构造地质南京市人才市场户口学*
表1-3教学研究项目获奖一览表
地球科学概论
http://es.nju.edu.cn/szdw/person_detail.php?id=111
2005
网址:
地质工程专业
2005
(2)强调教师指导:长江学者领衔实验指导小组
3、科研能力训练
9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
备注
地球物理*
地址:
2004
http://es.nju.edu.cn/szdw/person_detail.php?id=142
1
吴吉春
2、教学获奖情况
由于巢湖基地丰富的地质现象,这里既可以进行《普通地质学》教学实习,也可以进行《区域地质填图》教学实习,还可以针对其丰富多彩的地质现象开展研究性教学实习此外,前来巢湖实习基地开展地学教学实习的不仅限于地质学专业,许多院校地理系的学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生也在此开展野外地学实习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地球科学概论
2006年
2003
地球系统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与实践
信息平台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
http://es.nju.edu.cn/szdw/person_detail.php?id=113
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面向三个层面的学生开展实验和实践教学工作:
24
(4)由中心的教师编写的普通地质学、地球科学概论(电子教材、获国家电子出版物奖)、晶体光学、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矿床学概论、宝玉石学、地下水动力学等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5
2002年
2002年本中心建成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除了为专业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学生素质教育服务外,同时,也是本南京国家税务局系和南京农大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项目并为本系及校内考古、环境、中文等院系师生的相关研究提供服务,已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本馆开馆两年多来,常年对校内外定时开放,参观者已达数万人次,并已成为本市和邻近地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基地迄今为止已接待:日、韩、美、新加坡、香港及大陆四十余所大学校长;北大、清华、香港城市大学、日本奈良女大等数十所高校师生
[6] 周睿、孙亦彬、王德明、陆现彩、徐士进,2004,远程教学中计算机实验课程考核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3(10),19-21
2003年
2002
2003
表2-22002年以来各专业学生分布一览表
项目选题开放:科研选题的范围不限,每位同学均可独立提出或组成团队提出课题申请,经多名教师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后,立项南京市教科所执行,并根据研究内容选择指导教师也可以直接加入相关老师的课题组,开展国家级科研项目的部分工作
45
2、对国内相关院校地学专业的辐射作用
学校名称:
http://es.nju.edu.cn/szdw/person_detail.php?id=23
(3)评价方式:论文答辩和成果发表
第一层面是地球科学系本身所招收的本科生每年100人左右,近5年共招收学生561人(表2-1),覆盖地质学(基地班)、地球化学(涵盖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水文-水资源学和地质工程等学科,并在二年级或三年级向其他专业分流,包括地球物理、构造地质、地球勘测与信息工程等专业(如图2-1所示)实验教学课程三十余门,涵盖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内容,具体实验课程将在后文课程体系中做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较详细的说明
(1)实验室的信息化在各个专业实验室内都建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内部网络,实现了实习课堂和校园网教学资源的完全联接,使整个教学实验室构建成了网络化信息平台
王宝军
(2)2003年5月,“地质学”基地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签订了联合培养古生物方向本科生的合作协议,实现校所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国内地质类院校中,首开设立本科阶段设立古生物专业班的先河三年来已招收24名学生,《科学时报》对此做了相关报道,在国内产生一定影响
中心建设发展历史
地球科学的天然实验室是在野外,野外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经过优选,实验中心不仅确定了六合方山、南京梅山等几个课间野外实习点,还重点建设了两个训练专南京市教科所论文业技能的野外实习基地即南京汤山普通地质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安徽巢湖教学实习基地
主要凸现在人才培养基地、网络教学、教材应用、特别是在两实习基地上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 野外综合实践教学
承担教学工作量:
[10]李晓昭、陈鹏,2003,地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改革的思考,高教研究与探索,第1期,39-41
吴剑锋
(4)实践教学技术支撑体系的信息化与数字化
(3)中心承担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地球科学数字博物馆建设”,2003年通过教育部验收并已发布到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网页访问量已达五万余次本项目也参加了“2000年中国高等教育软件展”,受到各级桂林市政务服务中心领导(许嘉璐副委员长、陈至立国务委员等)和教育系统代表的广泛好评
http://es.nju.edu.cn/szdw/person_detail.php?id=81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主要考虑学生获得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使学生掌握认识地质现象和地球物质的能力,初步建立地球科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以及实验规范
地球资源与地质工程★
6
获奖级别
22
5
3
达板城铜金矿带成矿条件研究与矿床定位预测
(2)探索跨学科联合调查
白癜风中医武汉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