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频现、绿意满城,河道变得越来越清澈……这几年,南京人对环境变化感受最深的,就是生态越来越好,城市越来越美。
山水城林、绿荫环绕,南京优美的自然生态禀赋得天独厚,是城市的一张“绿色名片”。让城市的生态环境更加靓丽,更加优美宜居,既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重要支撑,也是市民百姓的由衷期盼。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5年来,南京深入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科学谋划、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大力气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和城市环境品质,对重点污染源实施铁腕整治,一整套以“源头防控、过程控制、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让市民百姓真正享受到了绿色带来的财富,天更蓝、水更清的城市“绿色名片”更加靓丽动人。
整治环境突出问题,让PM2.5降下来、黑臭河道清起来
曾几何时,“雾霾围城”、PM2.5“爆表”是许多人心中的“隐痛”。
而现在,“水晶天”、“森呼吸”频频刷爆朋友圈,几乎每个南京市民的手机里,都拍摄过南京天蓝地绿的靓丽风景,分享蓝天白云,已经非常常见。
这一切得益于近年来南京坚持问题导向,将环境突出问题、群众所需所盼,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品质的突破口,对环境“短板”实施强力整治:
年,南京实施治污攻坚行动,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治理,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老百姓最关心的PM2.5下降指标被分解到各区、园区,治霾、控尘不力,成绩排名落后的相关负责人将面临问责。措施之细、标准之高、考核之严,前所未有。
铁的制度凸显了铁腕治污的决心,也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机动车尾气重要来源的黄标车淘汰基本完成、面广量大的规模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装置全部安装到位、农村秸秆禁烧连续两年实现零火点。
统计数据更是有力反应了南京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去年南京PM2.5平均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比年下降了26.9%,远远超过国家环保部“国考”比年下降7%的目标,下降幅度居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我市优良天数超过60%,PM2.5下降幅度超过20%,继续保持在全省下降幅度领先的地位。
根据南京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天,年为天,南京人的蓝天多出了一个多月。
治理大气污染真抓严管,治理水环境同样雷厉风行:从去年起,我市启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黑臭河道整治,明确今年内36条河道基本消除黑臭。
截污、清淤、引水……我市对黑臭河道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治理,尤其是把控源截污作为重中之重。短短米的红花河就有16个污水排口,秦淮区将这16个污水排口全部封闭,所有的污水都纳入了大明路主干管。加上其他治理措施,红花河水面已经有了明显改观。
在治理水质的同时,我市还启动了河道沿线环境整治。刚刚完成黑臭河道治理的南十里长沟二支,这条全长仅米的小河沟,沿线拆违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整治后的河岸成了附近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内秦淮河在完成清淤、截污等整治的同时,还打造了南京特色文化的亲水岸线,让内秦淮河真正成为城市风景线。唐家山沟、友谊河等这些过去南京人家门口的黑臭河道,也将全部“变脸”。
按照计划,我市将在年底前完成全市黑臭河道的整治,彻底改善城市水环境。
加快构建绿色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带动环境品质提升
工业是污染排放的主要源头,产业结构对城市环境品质有着根本性影响。南京环保部门曾对本地PM2.5污染进行过源解析,结果印证了这一点:重工业集中,热电、钢铁、石化企业较多的南京,工业污染占了全市污染的“最大头”。
调整产业结构,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彻底改善环境质量——南京选择了最为艰难,也最为必然的生态建设路径。
——铁腕控煤。年1月,南京出台史上最严控煤减排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以及与之配套的《南京市“十二五”期间控制能耗和煤炭消耗总量实施方案》,从控制能耗总量、整治“两高一资”企业、关闭改造锅炉减压、热电机组整改这4个方面入手压减煤耗,3年内共计将压减煤耗万吨。
——超净排放。给烟囱增加喷淋设备,采取布袋除尘法……从年4月起,梅钢、大唐电厂等重点燃煤企业纷纷启动改造,使各项污染物排放达到二氧化硫低于35微克/立方米、氮氧化物低于50微克/立方米、烟尘低于5微克/立方米的超洁净排放限值。
为了让产业“干净”起来、绿色起来,南京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先后劝退、否决一批重大项目和新增燃煤项目,对新、改、扩项目实施煤炭减量替代。“对排放不达标的污染项目,即便一时效益再好,也坚决不要”。
截至去年底,南京4年累计完成家“三高两低”企业的关停整治;大批淘汰落后炼铁、炼钢、焦碳、水泥、印染、玻璃等“冒烟产业”;关停、转产化工企业余家,完成91家企业搬迁关停任务。
今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取得了新成效,去产能方面,全年退出钢铁轧钢万吨产能的生产搬迁工作已经完成。上半年,全市6大规模以上高耗能行业实现产值.4亿元,同比下降9.1%,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9.7%下降至27.5%。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6.1%;黑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下降14.7%。
据市环保局介绍,在完成全市6家主要热电企业燃煤机组排放改造后,按照计划,热电厂以外的企业电厂燃煤锅炉将在年前全部完成改造或者关停。燃煤锅炉全部改造完成后,我市的工业污染排放将得到明显控制。
在“舍得眼前”、腾出空间的同时,南京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高端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年,我市新兴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石化、钢铁、建材3大传统产业。目前,新型显示、智能电网和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3大产业的规模已超过0亿元。
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有力带动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从根本上推动了全市生态环境品质的持续改善。
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为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提供有力保障
生态建设,机制先行。5年来,南京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探索不断,成果丰硕。
——从顶层设计上划定“生态红线”,严格实施“红线保护”。
年,南京启动划定生态红线区域行动。去年,市委常委会研究出台《南京市省级生态红线区域优化调整方案》,对生态红线区域主动“扩容”,将重要的山体、湖泊、湿地全部纳入保护区。
目前,南京生态红线区域由原来的93块增加到块,生态红线保护区域总面积由原来的.04平方公里增加到.26平方公里。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工作考核结果向各保护主体通报,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生态红线”成为不可逾越、不得破坏的“生命线”,“红线区域”成为永久保护、传之后人的绿色财富。
——改革创新探索控污市场化机制。去年12月24日,在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随着拍卖槌的落下,南京市第一笔化学需氧量拍卖名花有主。这一槌,意味着南京正式全面启动排污权交易制度,通过价格杠杆倒逼企业节能减排。排污权有偿使用和开展排污权交易,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章立制推动专项环保工作。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防治大气污染的“大气十条”、防治水污染的“水十条”以及制定对受污染土壤进行综合治理与修复的南京“土十条”,为相关专项环保工作目标责任落实提供了有力遵循。
年4月,南京在全国率先开始推广环境污染责任险,经过近3年的推广工作,年4月,南京市环保局决定在全市推广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对化工、冶金、火电等排污重点企业实行强制参保。这标志着企业排污在源头防控、过程控制、责任追究之外,又增加了一道损害赔偿的“紧箍咒”,也标志着南京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在全国又迈出了率先一步。
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发展绿评机制,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健全突发环境事件责任追究体系,探索建立企业环保责任制……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南京坚持以法规制度为保障,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在环境准入、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推动环保执法与司法衔接等方面不断创新举措。随着一整套科学严格的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南京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程度也有了根本性长效性的保障。(来源:南京日报)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得好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