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走进网络直播间畅谈南京公共交通

如今南京的公共交通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

“地铁+公交+公共自行车”的无缝连接方式,

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南京人的出行习惯。

尽管这样,

长江大桥、应天高架、新庄立交等路段

仍然每天经历着

堵!堵!堵!

那么在新时期下

公共交通又该如何适应南京“特大城市”的发展定位?

日益拥堵的交通状况怎样能明显改善?

今天下午,南京市政协《参政议政堂》联合龙虎网邀请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涛,市政协副秘书长、民建南京市委副主委陈定荣,市政协委员、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马健霄走进市政协资政堂,就“合理布局构建高效、综合、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与网友零距离交流互动。

公交优先是缓解城市拥堵的根本性手段

杨院长表示南京已经持续地改善了轨道交通、枢纽体系、接驳换乘,甚至有很多的支线公交。使老百姓能够最少程度减轻对小汽车的依赖。不仅如此,在快速路的选址上也采取了比较好的策略,把快速路建在老城中心区的外围,没有把快速路直接引入到中心区,这一点避免了国内很多城市在快速路选址上面的失误。在现在公共交通不完善,不发达的情况之下,出现一些拥堵也是属于正常情况,而解决途径无非也是两个方面,一方面还是希望公共交通发展得更好、更快,另一方面,要强调路网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

土地资源对于实现无缝换乘衔接至关重要

针对目前南京江宁、河西、城东等地区缺乏大型的交通枢纽问题,马健霄委员指出南京目前的一些交通换乘是有的,但是比较零散。这种大的打造,以地铁为骨架的规划和建设需要5到6年的时间,目前正在着手做这一块。解决无缝换乘问题,首先是要预留好地,有了地就可以做一些科学的规划,交通组织,真正实现无缝换乘。

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的关键是服务水平问题

马委员表示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就是提高服务水平的问题。首先,乘坐公交的人关心的是准点准时,恰恰是由于这种不能够实现,所以就使它的服务效率下降。其次是大家关心的票价问题,而目前南京正在准备调整换乘之间的优惠,来吸引更多的市民来使用公共交通;第三,对于公共交通便捷性而言,规划布点特别是换乘枢纽站点广场上的一些设施布局,显得尤为关键。

借助APP信息使公共自行车使用起来更便捷

陈定荣秘书长表示公交交通体系当中最后一公里的公共自行车,可以借助app信息,让市民知道车辆的布点、保有量信息等,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使市民使用起来方便,不仅如此还可以综合架构一个app,使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以及自行车等其他类似的交通方式综合在一起,通过这样一个信息化架构的建设,达到智能化的管理交通,这又是未来努力的一个方向。

      







































早期白癜风治的好吗
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ms/102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