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行政区划司法管辖的探路者
——对话南京铁路运输法院院长李彬
□本报记者王晓红
最近一年多来,在政法新闻报道中,频频出现“南京铁路运输法院”这个字眼。也许还有很多人不理解,“铁路运输法院”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其实早在年4月,南京铁路运输法院就正式转制移交江苏省高院管理,纳入国家统一司法体系。年7月成为全国首家试点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的铁路法院。为进一步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年6月又整体移交南京市实行市一级属地管理。如今,在深化司法改革的进程中,南京铁路运输法院敢于担当、融入改革,法院职能成功拓展,焕发出蓬勃生机。
改制移交
跨区划管辖试点拉开序幕
记者:年,中央六部委发布《关于铁路法院检察院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拉开了铁路法院体制改革的序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南京铁路运输法院按照省市法院党组关于探索跨行政区划管辖试点等相关改革部署,成为改革试点的先行者,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李院长,您能介绍一下你院改革试点的有关背景和进展情况吗?
李彬:年4月,南京铁路运输法院就正式与铁路企业分离,移交给江苏省高院管理,纳入国家统一司法体系。改制移交之前,南京铁路运输法院每年审理案件数均保持在数百件,审判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为此,省高院对我院的功能定位进行了重新设计,确立了以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为基础,向专业化法院发展的思路。
为了充分利用铁路法院的审判资源,提升知识产权专业化、集中化审判水平,为南京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年7月起,根据上级法院的批复,南京铁路法院先后取得南京市秦淮、栖霞、浦口、溧水、高淳、雨花台、江宁等七个区的一般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和知识产权刑事、行政案件管辖权,成为全国首家集中管辖知识产权案件的试点法院,初步实现了知识产权案件的集中管辖,这是人民法院深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
一年后,“推动在知识产权案件较集中的地区设立知识产权法院”被写进最高院《四五改革纲要》。同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共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
为进一步深化我院改革,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和省市两级法院的工作部署,年6月我院又整体移交南京市实行市一级属地管理,并从年4月1日起,集中管辖原由南京市各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行政案件。
跨区划集中管辖行政案件是人民法院落实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决策和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三年来的运行,南京铁路法院积极履行审判职能,逐步改变了社会公众对铁路法院的认识,提高了知识产权审判的影响,有力推动了自身的功能拓展。
积极应对
深化机制建设做有益尝试
记者:从专门的铁路法院功能拓展为以审理知识产权案件、行政案件为主的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的试点法院,不言而喻,法官所审理的案件涉及专业性强,疑难复杂的问题居多,这对法院和法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京铁路法院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李彬: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为适应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新要求,我们探索出“专业化审判,协同化管理,精准化研判,扁平化运行”的审判权运行机制,深化创新管理机制建设,用机制来保证案件质量和工作效率。
在案件审理中,我们打破传统上按刑庭、民庭等以庭室划分审判职能的模式,设立专业合议庭作为审判单元,完善合议庭运行机制,还权于合议庭,把院庭长编入合议庭担任审判长办理案件。
协同化管理方面,设立审判协同管理办公室和执行警务保障办公室,分别负责党务人事、行政管理和案件执行、司法安全工作,实行扁平化管理,确保审判力量向一线倾斜。通过对外构建有相应法律及技术背景的专家型人才组成的专家陪审员、专家咨询员等辅助机制,与高校合作,为审判工作提供技术、法律和智力支持。
在案件精准化研判上,通过积极推行案件繁简分流,要素式审理,做到简案快审,难案精审,集中审判力量,打造精品案件。定期召开专业法官会议,集中研讨疑难复杂案件,为独任法官和合议庭办案提供咨询参考意见,也有利于新加入审判团队的法官能力水平的迅速提高。
为进一步深化我院改革,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早在去年,经市编办批准,我院已增设四个行政审判庭,专门审理集中管辖后的行政案件。在市法院的大力支持下,从市法院和其他基层法院遴选了四名行政庭长和七名行政法官。同时,提请上级法院选派行政审判方面的资深法官来院帮助指导,加强对我院法官的专业培训,做好“传帮带”。通过以上的有力举措,实现了行政案件管辖的平稳开局,确保了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划管辖的有序深入推进。
保障有力
有效夯实发展基础
记者:转制移交以来,南京铁路法院的审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据了解,已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件,调撤率为72%,调解案件自动履行率达99.8%,无一错案。这么好的成绩从何而来?为了保障审判工作开展,南京铁路法院又有哪些具体举措?
李彬:做好法院工作的基础在组织,关键在队伍,核心在班子。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保障审判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抓结构优化,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建立更加符合司法规律和本院实际的绩效考核体系,着力形成内容完整、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政务保障管理制度体系,并制定好与之相适应、相衔接的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通过签订重点工作目标责任状的形式,将部门的审判业务和综合管理的主要内容纳入考核。
二是抓班子队伍,提供有力组织保障。提炼出了“铁肩担道义、公信铸法魂”的铁法精神和“崇法立德、团结平等、敬业精进、务实高效”十六字院风,增强了全院干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今年以来,在市法院的领导和支持下,调整充实了院领导班子,提拔了一批中层干部,极大地调动了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书记员管理改革试点,成为全省首批14个试点法院之一。
三是抓基础建设,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院干警齐心协力,稳妥有序完成了凤凰西街新址的搬迁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办公办案环境。推进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网上办案、网上送达等功能,使信息化更好地为审判工作服务。
目标明确
全力提升司法公信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南京铁路法院积极探索“践行看得见的正义,提升司法公信”工作主线的方法、路径?
李彬:三年来,南京铁路法院按照“围绕一个目标,强化两个重点,夯实三个保障,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工作方针,促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围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法院的目标,努力探索铁路法院转型发展的新路。通过学习提升能力素质,通过有力的司法保障服务经济发展,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公正司法水平。我们全力打造“铁法学堂”平台,坚持面向一线,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法制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的司法服务工作,得到了普遍欢迎和认可。
优化完善诉讼服务中心的各项功能,建设了残疾人专用通道和专用卫生间,设置当事人休息区,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导诉。开展4·26知识产权保护系列宣传活动,邀请群众和高校师生参观法院,旁听庭审,与法官进行交流。以“珍惜宝贵生命,寻常型白癜风的偏方北京中科医院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