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着不肯走的老县衙民国初年

民国时期的江苏省政府、江宁县政府都穷,所以,当时的江苏省政府与南京市在市县划界以及资产税收问题上都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

国民政府将地方市县机构进行了新的调整,把原江宁县又改名为南京市,将主城之外的区域仍辟为新的江宁县,并以明城墙为界,明城墙内和下关及迈皋桥为南京市境,明城墙外为江宁县境江宁县划归江苏省政府管辖

当省市地域划定之后,当时的南京市政府,多次要求江宁县政府机构从现在的白下路101号限期搬离市区

谢安十分怀念他的故乡会稽东山,就在距都城不远的土山上,仿故居筑了一所别墅居住土山因此改为东山

江宁县拖延迁治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江宁县原在市内资产的处置,以及新的县治选址、建筑等事宜也拖了较长时间这就像是一场旷南京市日持久的马拉松长跑,整整走了七年时间

由于江宁县政府当时归“江苏省政府”管辖,江宁县政府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拖延迁离的时间

民国时期的江宁县政府建筑群,现在只剩下了那座牌坊式大门,就位于现在江宁区政府大门前

举个例子,当年南京的老虎山采石场,就像江宁县的一个摇钱树那几年正是规划建设民国首都的时期,首都的道路,行政机关的办公楼、住宅楼等建筑都需要大量的石子

仿宫殿式建筑民国新“县衙”

直到1935年4月,江宁县新的县署在东山镇建成完工,县政府全班人马才迁治到位

“江宁县”为何拖延着不肯搬

近日,南京城内仅存的一处古代县衙——上元县衙进行修缮工程,《金陵晚报》进行了报道,引起广大市民很大的关注

不过,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南京还有南京市教科所一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民国“县衙”建筑,它坐落于现在的南京江宁区东山脚下,至今仍然是南京江宁区政府的办公地说起这座民国“县衙”,还真有一些曲折的故事呢

其三,也是借古代名人效应东山本名土山,后改名东山,就是从谢安开始的谢安,字安石,今河南太康县人晋室南渡时随祖上南迁,寓居浙江会稽(今绍兴)东山青年时期的谢安是个名士,朝廷闻其名,征召他入朝做官,他以病推托,拒招前往,在会稽东山与往来交游,寓情山水之间他直到四十多岁时为晋简文帝所器重,出山来南京供职

为此,国民政府行政院多次出面开会协调,特派蔡元培、蒋作宾、宋渊源等召集会议研究,会上虽然拿出了两地划界的具体解决办法,但当时的江苏省政府就是不买账江宁县政府就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这样赖在民国首都南京不走,所谓的搬迁问题一拖就是7年

这座好事多磨的“县衙”终于亮相时,还是以不凡的华丽身姿吸引了各界的眼球它是一座有着典型的仿宫殿风格又带点西洋风味的民国建筑群新县署共有三栋建筑,背山向南而建,正中为二层楼房,左右二栋为平房,东西相对,青砖小瓦,四角屋檐翘起,院前建有牌坊式大门,上立旗杆外观尽显东方宫殿式建筑风格,华丽中不失庄严和朴实

新县署面积虽然不大,但规划严谨,在主楼二楼的正中位置设有大礼堂,左右建筑分别为各部科房屋,用于县署官员的办公处所据说,当年为了建设这座新办公楼花费不菲,仅建筑费就花了10万多大洋

黄明生

民国初年,国民政府以南京为临时首都,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国民政府废上元、南京市教科所李亚娟江宁两县,改江宁府为南京府1913年,袁世凯一上台便废了“南京府”并将原“上元、江宁两县”合并,重置江宁县南京地区仍然称江宁县经过十多年的军阀混战,直到1927年,南京又成为民国的首都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虎山采石场是江宁县及省府的一个重要财政收入来源所以,在是否移交老虎山采石场的问题,双方争得不可开交

赖着不肯走的老“县衙”

江宁县非但不搬出南京城区,它的行政机构仍然留在南京市内执法行政,还在南京市内新设土地局收取相应的税费,以致出现重复收取税费的现象,造成市民怨声载道

究其原因,还是一个“利”字在作怪

最后,还是南京市府让步,同意把老虎山采石场暂时借给当时的江苏省来经营,才算了结了这桩马拉松谈判

此建筑的选址也颇费江苏省南京市工商局心思,新县署之所以选定东山,其一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江宁县署就在东山镇上,“东山秋月”,曾是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前后有两座小山夹峙,前有竹山相望,背后有东山依靠;

其二,它的交通也非常便利这里离民国首都南京相当近,出了中华门,向东南只有12公里即到东山离县署不远的地方就是秦淮河,上面新修建了桥梁,在县署迁治的同时,从南京到湖熟的公路也通车了;


白癜风患者的治疗重点有哪些呢
白丹搽剂治疗白癜风效果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ms/1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