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不可小觑的作用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34007.html
首发时间:13日13时50分小编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微靖江APP”,认识附近人,了解身边事!
更加原汁原味的微靖江,更多劲爆猛料,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微靖江手机客户端。客户端每时每刻都在更新新闻,爆料中心小微即将开通24小时在线服务。
最近几天,关于“高考公平”的话题越演越烈,江苏各地甚至出现了家长到教育主管部门集会请愿的事件。
起因是江苏今年将削减名本省招生计划,用于支援中西部地区。
最初人们只是表达对于削减招生计划的不满,然而随着事态进一步扩大,人们发现江苏考生遭受的不公正对待远不止于此。
下面这张表反映的是近三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一本录取率。向来被认为优质生源输出地的江苏,一本录取率居然不足10%,也就是说,10个江苏考生中最多只能有一个考上全国重点高校,在全国仅仅排列21位。而北京的数字超过24%,差不多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可以进入重点院校。
江苏考生的总体质量之高在全国都是知名的,在高考还是全国统一试卷时,江苏考生的录取分数在全国一直就名列前矛。
江苏考生的高素质是有传统的,在科举取士的时候,江浙一带就盛产士子。而江苏又优于浙江。
以清代为例,文末附有一份清代科举状元榜(根据网络,恐有错讹),虽然说是清代的陈年老簿,但细细读来,个中耐人寻味之处也有不少。
从清代状元榜上看,状元的地域分布很不平衡。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同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
首先,文化发达的省份获鼎甲者必然多。换句话说,获鼎甲人数多的省份一定是文化发达的省份。在科(有说科,上表为)状元中,按各省人数多寡排列,依次为:江苏49人,浙江20人,安徽9人,山东6人,广西4人,直隶、江西、湖北、福建、广东各3人,湖南、贵州各2人,顺天、河南、陕西、四川、八旗蒙古各1人,而奉天、山西、甘肃、云南无状元。显然,从这里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江、浙是文化教育最发达的省份。
江苏的状元占整个清代状元(人)的43.75%,浙江则占17.86%,二省共占61.6%,即占去所有状元的一半以上。在三鼎甲的人中,江、浙二省有人,占57%,超过半数。此外,一科中三鼎甲均为同省人的有5科,其他各省均无此殊荣。98科的三鼎甲中都有江浙二省人士。
以上数字是江浙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超过其他省份的最有力的证明之一。
清代各省乡试录取举人的数字,都是由清政府规定的。参加会试的江苏举子并不是最多的,而状元却远远超过其他各省,这显然是江苏有雄厚的文化实力的体现。
事实上,江浙两省教育之发展,文风之盛在清代是极为突出的。对状元,乃至三鼎萃集江南,一直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此,清末的封疆大吏陈夔龙谈了两个原因,一是江南文教风尚胜于其他省区,二是认为该地区家族有重视功名的传统。近人对这一问题论述更多,宋元强先生在他的《清朝的状元》一书中特别论述了状元“萃集江南缘由”,并从经济重心南移、学术风气递嬗、文教事业昌盛、重视功名仕进、饮食结构合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总之,论述者无不肯定江浙文教事业昌盛(或地方政府重视教育,或家族重视教育)是两省多状元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我们想要表达的是,江苏向来以重视教育、文风昌盛著称。在清代多年的科举中,江苏一直遥遥领先于全国各地,无论是状元的数量还是进入到殿试的士子。
就目前的高考来说,江苏考生的素质之高也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每年都会有大批高校麇集到江苏各地,展开生源大战。
而与江苏考生的高素质相比,江苏考生进入到重点院校的人数就相对较少,显示出了制度的不公平。本文开头是一本的录取率的比较,而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字,年,江苏省有人报名参加高考,本科录取率达51.7%,而据中国高考招生信息网,北京的本科录取率为70%。
江苏考生做着全国最难的高考题,坐拥全国最多的高校资源,却只能让极少数尖子生走进一本校园。源头就在于所谓的高考招生计划名额。
我们知道一味地叫嚷公平在现今中国是无意义也是没有道理的。的确,跟中西部教育欠发达地区相比,江苏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是远远高过那些地区的。我们想要一个说法:为什么占尽最好资源的帝都北京可以享有如此优越的待遇?损不足以奉有余,此局不破,公平无望。
计划名额本来就已经够少了,现在还要拿出去。只想问一句,这个计划是教育部、教育厅自己的吗?这是公共资源,是稀缺资源,是分配给全体江苏考生的,这是你说拿走就可以拿走的吗?说白了,江苏省教育厅只能是全省教育事业的管理者,而不是所有者,你只是个“管家”,你拿走家里的东西,不和家里的主人商量一下吗?是谁给了你这样的底气和权力?
法治路途漫漫长远。雷洋之死刚折射出基层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的程序不透明,个计划指标支援中西部地区更是暴露出行政管理者在行政事务上的骄横任性、为所欲为。法治最基本的理念是防范公权力胡作非为,违法行政。在涉及相对人重大权益的事项上,需要事先公示并通过一定程序征求利害相关人意见,程序正义的理念说了几十年,现如今看来管理者并未有太多长进。
悬崖勒马,亡羊补牢!
来看江苏家长所作的努力:
5月11日,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在江苏省教育厅门口,众多高中生家长(也有不少初中生家长)自发大规模聚集、表达诉求。
连云港的家长们也自发聚集到教育主管部门门前表达诉求。
特警出动,带走了部分请愿者。
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内心的真实的声音。
转一首家长泣血而成的诗
至少我曾为你们呐喊
孩子
你可知道
为的减招爸爸(妈妈)参与了请愿
在爸爸(妈妈)身边有许多的家长
他们一样地彷徨和焦虑
——多大的数字哦
这意味着
我们的部分孩子与理想学校擦身而过
甚至是上大学的机会
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想着你十二年的寒窗苦读
想着你从牙牙学语就没有了的童年
想着爷爷奶奶的接送与相伴
想着我们三代人全身心的付出
我参与了请愿
孩子
你可知道
当我四脚朝天地被人抬着
当我衣不遮体地露在外人面前
我愤怒、我羞愧
我没了家长、长辈的威风
我没了知识分子的尊严
我如同枯黄的叶子
如此轻、如此轻贱地飘落
我只想那新发的嫩芽能自然地绽放
我只想那青翠的叶儿能更绿、更美
而我却
而我却如此特殊地被带走了
孩子
你可知道
当我面朝天空
内心也有着忐忑与害怕
感到无助与渺小
也想到你若见到我如此狼狈与不堪
我那高大的形象会不会一去不复返
可想到
想到能为你做点什么
为你们做点什么
依然满心的骄傲
或许我不能改变什么
至少我曾为你们呐喊
——有感于今天南京部分家长请愿被抬走场面,心酸得想哭
另一首广为传播的诗
我很冷静
我很冷静
我知道作为工薪阶层
不能给予孩子太多
所以我对孩子说
读书就靠你自己努力
爸妈以前在农村
还不是靠自己奋斗
来到了城市
我很冷静
看着孩子努力学习
看着成绩单一步步往前迈进
我对孩子说
继续努力
南大东南就在家门口
再奋斗一个月
你就能走进去
我很冷静
在幻想中做着美妙的梦
考生少了
有能力的出国了
大学扩招了
孩子们的选择应该更多了
我们做梦都能笑醒了
今天,梦醒了
是我自己叫醒了自己
看着一年年的数据
我出了一身又一身的汗
知道江苏的孩子上大学不容易
但没想到竟是这样惨烈、这样艰难
就像一位家长说的
临门一脚的时候,球门在哪?
援西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