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专治白癫疯的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写在梅雨时节
安徽:张宗元
入梅了,这两天一直在下雨,而且下的是大雨,整个环境都是湿漉漉的,据天气预报显示,湿度99%;气压百帕,梅雨即霉雨,高湿度低气压,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人们习惯于湿度在45——75%;气压在百帕左右最为舒服。
今年梅雨时节,在合肥非常明显,不像去年并不明显,少雨高温,整个长江流域都是如此,可见是,环境在变气候在变。
自古以来,老祖宗总结出自然变化规律,指导人们生活生产,惠及中华,使得人们充分利用大自然规律,来治理环境保护环境,科学地生活生产,这种效能不可低估呀。
民间有句谚语:“乡下老几不用愁,五月尽是雨淋头”,“五月初五划船,五月十三关老爷磨刀”都需要水,所以“龙王爷”就得行雨施水……
唐代诗人杜甫,《梅雨》把梅雨时节的成都十分真切,自己居住的茅屋这个时候已是“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的绝美诗句: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成都有个犀浦镇,只是一个十分繁荣,富强的大镇。诗人四月路经此地,看到了这里美丽的景色。满树的黄梅已经成熟,深而清的河水向长江流去。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打湿了茅草盖的屋顶,山间云雾弥漫,田间有春水浇灌。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
诗人描写蜀中四月的情景,壮美与纤丽互见,宏观与微观俱陈。细雨迷蒙,迷雾难开,春水盈野,一派浩渺,意境壮阔。”
诗中的“南京”是指现在的成都,“犀浦道”指唐代的犀浦县,现在四川郫县的犀浦镇就是当年犀浦县治所。(百度资料)
从地理位置来讲,我国的淮河、长江流域梅雨季节最为明显,气候湿闷,雨水多,致使家里的衣物会发霉,所以每到梅季一过,就需要翻箱倒柜,晾晒衣物,这叫“盘伏”……
据说是“梅熟而雨曰梅雨,江东呼为黄梅雨”的记载,“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有资料显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时间大约为6-7月份,也有这种气候现象,持续阶段通常会持续天阴或有雨,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
梅雨季节,也是老毛病多发时期,尤其是老年人,梅雨季节要注重防病养生……
面对没完没了的梅雨季节,不少“梅雨病”也开始冒头了。进入梅雨季节,天气本身比较潮湿,加上劳累、熬夜等,“老毛病”借着梅雨天重新发威,让人痛苦不堪。
防伤脾忌食冷饮。由于梅雨时节空气湿度相对较大,容易导致一些人出现食欲不佳、呕吐、腹胀、大便不成形或黏腻不爽等症状,因此,梅雨季节宜多食用健脾祛湿之品,比如山药、赤小豆、薏米、扁豆等,同时也可“冬病夏治”。
养肝护脏切记不要熬夜。夏季阳气骤升,易引起肝阳上亢,内分泌失调,继而诱发很多人常见的牙痛、头痛眩晕、目赤眼疾等疾患,这些也成为“上火”。为了防止上火,除了要尽量避免熬夜,注意稳定自己的情绪,防止急躁。工作繁忙,也不可“废寝忘食”,一日三餐,饮食上需定时定量,谨防暴食暴饮。
防湿寒护关节。今年雨水比较多,不少地方频降暴雨,导致早晚温差较大。因此中医专家建议,早出晚归者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避免湿寒入侵。此时湿度大,风湿顽疾易复发,不要久居潮湿之地,注意关节部位保暖,穿衣要护关节。
适时适量运动适当休息。不运动会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减慢,食欲下降。每天傍晚凉爽时进行一些缓和的运动,比如散步、跳舞、游泳等,增加能量消耗,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提高食欲。
中老年朋友们,冬养夏防,尊敬生命,呵护健康,让我们共同健康安全快乐地度过今年的这个显现突出的梅雨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