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有座小城疯狂痴迷中国文化南京大妈
摘要:南京市文广新局外事处副处长陶晨告知,从年以来,南京市与德国的迪特福特市就一直保持着友好的文化交流互动。“中国人泉”建于年,迪特福特人想以这位“清代官员”的形象告知每一名到访小镇的来宾:他们喜欢被称作“中国人”。
浦口民间舞蹈《打莲湘》
迪特福特市民穿着中国传统服装游街
陶晨供图打扮成“皇帝”的迪特福特市民
开场舞《腰鼓》
时装秀《中国旗袍》
当地时间6月18日下午3点,德国迪特福特市政厅前,“巴伐利亚—中国之夏”暨迪特福特市建市周年庆典活动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由南京市浦口区文化馆的艺术家们及江浦街道平均年龄60岁的阿姨们组成的浦口民间艺术团,为活动带去了极具南京本土风情的中国祝愿。
交汇点程岚岚
南京民间艺术团首次参加德国艺术节
参加“巴伐利亚—中国之夏”艺术节的民间艺术团,主要由浦口区文化馆的艺术家,和江浦街道平均年龄60岁的阿姨们共同组成。演出在热烈的腰鼓舞中拉开帷幕,热忱的鼓点、激昂的音乐,瞬间点燃了全场,平日里安静的小城释放出史无前例的热忱,迪特福特市的观众们也被阿姨们的热忱感染,在台下随着音乐一起舞动。
随后的太极剑《中国工夫》、歌伴舞《拔根芦柴花》、中国旗袍展现、浦口民间舞蹈《打莲湘》、浦口民歌《8老鸽子》等节目,让这座城市充分领略了中国特别是南京地区传统民族艺术的魅力。压轴上场的是江苏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手狮舞》,一只只憨态可掬、活灵活现的小狮子1登场,全场就报以热烈掌声,这些小狮子在场上展转腾挪,动作整齐划一,让德国的观众们大开眼界。
南京市文广新局外事处副处长陶晨告知,从年以来,南京市与德国的迪特福特市就一直保持着友好的文化交流互动。“今年恰逢迪特福特市建市周年,我们特别精心策划,组派了浦口区民间艺术团赴迪特福特参加当地的‘巴伐利亚-中国之夏’艺术节,以1台浓郁的具有南京民俗文化特点的民间歌舞,为迪特福特市周年庆典带去了南京的祝愿。慕尼黑总领馆毛静秋总领事也专程赶到迪特福特参加了开幕仪式,并致辞。”
据陶晨介绍,此次是南京市第一次派遣民间团队去参加这1活动。
艺术团的阿姨们为演出苦练了一个月
由于赴德国表演的阿姨们还没回来,昨天联系上了一直为阿姨们进行公益培训的浦口区文化馆副馆长袁元。袁元告知,这些参加演出的阿姨都非常热忱、外向,而且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特别肯吃苦。平时每周会有次的排练,如果有演出任务,则每天都会来排练,而且1练就是3个小时。“她们已在文化馆学了4年了,从零基础到现在能唱能跳,既会走台步,完成1台时装秀,也会唱京剧,可以随时来上一出折子戏。”袁元说,这些阿姨独立完成1台90分钟的节目“没问题”!
“为了把南京民间艺术尽可能完善地展现到国外去,这些阿姨们已苦练了一个月,每天都风雨无阻地来排练。”袁元介绍,阿姨们所在的团队就叫浦口民间艺术团。
江浦街道文体站站长马恬也告知,本次赴德参加演出的阿姨有11位,全部来自江浦街道。据介绍,该街道目前约有20个民间艺术团队。“像这些阿姨一样,能够表演一整台节目的民间艺术团队,我们街道下面还有4五个,团队之间各有所长。”
迪特福特人喜欢被称作“中国人”
据了解,迪特福特市构成已有千年历史,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虽然小镇的居民都是高鼻深目的典型欧洲人样子,可他们却自称“中国人”,并把他们居住的这座小镇称为“中国人的王国”。小镇上建有中国博物馆和中文学校,中文还是小镇的官方语言之一。“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含有中国元素的建筑和雕塑,它们被散建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比如龙头、城墙、官帽等等。”陶晨说。
在迪特福特市可以看到类似于中国的城墙;在市政厅门口,还有一名戴着清代官帽的塑像。“这位‘官大人’戴着尖顶帽子,撇着八字胡,昂着头,挺着肚子,张开双臂看着来往的行人。他的肚子里还不断涌出一股股清泉,泉水旁竖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迪特福特——巴伐利亚的中国’。”陶晨介绍,这就是迪特福特著名的“中国人泉”。
“中国人泉”建于年,迪特福特人想以这位“清代官员”的形象告知每一名到访小镇的来宾:他们喜欢被称作“中国人”。
陶晨表示,“中国人狂欢节”自年开始举行,迄今已有88年的历史了。迪特福特人或身着中国式长袍,或戴一顶斗笠,或拿一把折扇,用各种方式把自己打扮成中国人,兴高采烈地上街游行;红灯笼悬挂在小镇的街头巷尾,“喜”、“福”等剪纸贴在许多人家的窗户上;印有龙图案的彩旗、长幅的锦缎飘扬在街头……在6月18日当天举行的狂欢节上,迪特福特的市民就选出了今年的“皇帝”,穿上了龙袍,开始了热烈的巡街演出。
链接
迪特福特的中国传说
迪特福特市迄今流传着两个传说,可以解释当地人为何那末喜欢中国。
听说,在很久以前,迪特福特所在教区的主教认为迪特福特人缴税太少,就令司库前去催缴税款。迪特福特人听闻此事后,立刻大兴土木,建造城墙,紧锁城门,以回避沉重的税赋。入不了镇门的司库只好回去,并气愤地向主教报告:“迪特福特人就像中国人一样,把自己关在城内。”从此,迪特福特人就取得了“中国人”的称号。
另一个传说可能更加可信。听说,早在几百年前,迪特福特人就开始与中国人做生意,用当地的白银、手工艺品等换取中国的丝绸、磁器和茶叶。随着通商与交往的深入,迪特福特人渐渐迷上中国文化,因此被称为“中国人”。
秦淮灯彩中国结受追捧
艺术节上,来自南京的秦淮灯彩“非遗”传承人柏雷和中国绳结“非遗”传承人汤虹,也在现场展现了自己的绝活——非遗技艺。无论是扎灯彩,还是打中国结,都吸引了当地大量的市民围观。在两位“非遗”传承人的巧手下,一盏盏小灯笼、一个个中国结,让整座城市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如果您对德国创业定居项目感兴趣,请回复“尊姓+城市+”至“古城传媒中德事业”定阅号便可。我们会尽快与您获得联系。
项目优势
★无语言,无学历,无年龄
★1人申请,全家尽享德国顶级福利
★1卡在手,畅行欧洲26个欧盟国家
★成功率百分之百
★10万欧元新梦想起航
IBC创业定居项目由德国政府经济增进局、外事局联合推出的创业定居项目,申请周期短,半年后取得德国长时间居留卡,居留期满3年后转换成德国永久居留卡(绿卡),满八年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德国国籍,欢迎咨询
-
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白癜风的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