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民俗middot南京节日mid

医治白癜风病的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950145.html

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因为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老南京人习俗把这一天称为“八月节”。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南京市秦淮区文旅局原局长高安宁;南京市民俗专家、南京市文化馆原副馆长王露明;南京市文化馆副馆长夏文飚;鼓楼区文化馆馆长马艳;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张玉英;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双喜;古琴艺术(金陵琴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桂世民及其弟子;秦淮灯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顾业亮夫妇;南京白局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春华;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萌青;南京白话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查志华;南京承创织绣主理人吴颖;以及秦淮花灯区级传承人顾传敬,知名箫演奏家马宁等,共聚一堂,中秋共赏秦淮月。高安宁、王露明两位老师闲话老南京中秋习俗,令人受益良多。

圆月

据《正德江宁县志》记载,中秋之夜,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八月十五夜,全家聚饮同吃团圆饭。

祭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传承人们在室外摆台设供。《金陵岁时记》记载:“中秋祀月陈列果实,如菱藕栗柿之属,扎香如宝塔形,上加纸斗,名曰‘斗香’。”所谓焚斗香,亦曰“点天香”,垒瓦片为宝塔形状,周边长宽约一尺余,高四、五层至六、七层。越往上越小,形状如塔尖。最上一层裁纸叠做量米的斗状,谓之香斗,供案上陈放的果蔬食品,大多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红菱(洪福)、莲藕(相怜)、石榴(多子)、月饼(团圆),以及栗子、柿子、鸡头果等。

走月

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中华门外窑湾街的上码头有座“涧子桥”,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主人则来此往桥下摔瓦罐,据说能使妻子怀孕。走月有添丁的寓意,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

摸秋

摸秋是南京地区较独特的中秋节俗,作为妇女的民俗活动,它以乞子求孕为主题。据《金陵琐志·炳烛里谈》卷上载:“江南妇女艰于子嗣者,每于中秋月夜潜至菜园,偷一瓜回,以为宜男之兆。谓之摸秋。”另,光绪《六合县志》载:“(中秋)乡村愚妇有夜分私取园瓜,谓之摸秋,以兆生子。”此外,《金陵岁时记》载:“金陵俗,中秋月夜妇女有摸秋之戏。尝往茉莉园,以得瓜豆宜男。”

赖月饼

祀月之余,全家再吃月饼,俗称"团圆饼",意为团聚。将“圆月”之仪推向最高潮。月饼以瓜埠的“赖月饼”为上。据六合区文化馆副馆长王燕介绍,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六合,正值中秋,要渡江赏月,太平寺方丈赖月和尚进献寺院制作的月饼,乾隆胜赞“此有月中之香也”,并以赖月和尚法号赐名“赖月饼”。

赖月饼生产工艺乃谢氏祖传秘方,其制作人谢波从小耳闻目器,在父亲和大伯谢远来的传授、指导下,系统的掌握了传统瓜埠赖月的的生产技艺,并子承父业,专做传统瓜埠“谢氏大月饼”,如今瓜埠赖月饼已经成为六台地方特产之一。

雅聚赏月

聚会中,桂世民老师一曲《秋江夜泊》,以宁静悠然的曲调描绘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景致。马艳、赵斌两位老师给大家吟诵了赏月诗词望江南、题宋院本金陵图以及水调歌头,桂老的学生们为她伴奏。老中青三代人共襄盛举,一同品尝赖月饼将聚会推向了高潮。

直播观看方式

10月1日20:00,金陵民俗·南京节日·中秋共赏秦淮月活动将在国家公共文化云直播,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观看精彩现场,赶紧行动起来吧。

?国家公共文化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hj/57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