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3.html
本文内容来源于水利宣传与水文化网
全文一共字,阅读时间约11分钟
张含英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位奇人。说他奇,因为他人生跨越三个世纪,拥有三个生日,矢志治河七十余年,在百岁之际,还在办公室辛勤耕耘,而自从幼年怀抱治河之梦之后,便为了这一梦想的实现,执着奋斗了一个世纪之久。这,在治河史上,绝无仅有!
艰难求索
张含英生于年的春季,黄河边的曹州古城,浓郁的花香,掩盖不了列强侵凌的喧嚣、华夏子民呻吟的痛苦,也挽留不住难民因黄河泛滥而背井离乡的脚步。位于黄河流向转折点附近的曹州,更是黄河泛滥的重灾区。晚上,辛勤忙碌的人们,在树影下难得的休闲时光,也常常被黄河发水的报警锣声所打断。幼年的张含英,生活在老祖母倾情呵护而又绝少溺爱的氛围里。为了张含英的未来,老祖母稍有闲暇,就给他讲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古代故事传说,这让张含英从小就埋下了兴利治水、造福苍生的梦想。这个梦,成就了张含英的百年人生。
然而梦境的鲜花却常常被现实的残酷所蹂躏。中学毕业,张含英如愿进入北洋大学学习水利。他刻苦攻读,品学兼优,但是由于参加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张含英被学校开除,要想复学需要具结悔过。爱国无罪!张含英愤而离开北洋转赴北京大学求学,却因北大无水利学科而困扰,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张含英毅然赴美留学,先后到伊利诺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读书。这两所大学都是今天大洋彼岸的著名学府,张含英半工半读,以优异成绩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面对可以留在异国他乡的机会、丰厚的报酬与优裕的生活,张含英留恋祖国,心系黄河,毅然踏上了归国之途。
那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黄河上堤防失修,决口频仍。年,濮阳黄河南岸李升屯决口,山东河务当局邀请具有丰富学识的张含英考察决口情况,张含英看到旧式埽工质轻易腐,便提出埽工改石工的建议,不料却招致旧河工人员的抵制,言修埽乃河工之成法,不可易。后来张含英又提出引黄河水灌田、发电等建议,虽经试验证明在黄河上行得通,也难以大力推行。黄河治理,分省而治,观念陈旧,技术落后,河政腐败,处于积重难返、灾祲连年的状态中。
然而连年的大水,引起了国内各界对于治河的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