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教育史|宋元时期的南京教育⑤ 4书院的教学
(接上期)
关于教学组织与管理情况,明道书院当年制订的《规程》十分清楚:[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29《儒学二·建明道书院》。]
一、春秋释菜、朔望谒祠礼仪,皆仿白鹿书院。
一、士之有志于学者,不拘远近,诣山长入状帘,引疑义一篇,文理通明者,请入书院,以杜其泛。
一、每旬山长入堂,会集职事生员,授讲、签讲、复讲如规。三八讲经,一六讲史,并书于讲簿。
一、每月三课,上旬经疑,中旬史疑,下旬举业(以孟、仲、季分本经、论、策三场),文理优者,传斋书德业簿。
一、诸生德业修否,置簿书之,掌于直学,参考黜陟。
一、职事生员出入,并用深衣。
一、请假有簿,出不书簿者罚。一应书院士友,不许出外请谒投献,违者议罚。有讼在官者给假,事毕日参。
一、请假逾三月者,职事差替,生员不复再参。
一、凡职事生员犯规矩而出者,不许再参。
由此可见,书院对学生不像私学那样放任自流,它有一套严密的考核制度,考试制度是其中的核心部分。书院考试包括学业考课、德业考课以及招生入学考试。以上所引明道书院《规程》,涉及考试者即有3条:“士之有志于学者,不拘远近,诣山长入状帘,引疑义一篇,文理通明者,请入书院,以杜其泛。”这就是说,学生入院前要进行考试,合格者才许入学。“每月三课,上旬经疑,中旬史疑,下旬举业。文理优者,传斋书德业簿。”这是学业考试的规定,规定一个月要进行三次考试,而每次考试的内容也不一样,通过评选记录在册,并予以保存。涉及考试第三方面的规定是属于德行道义的,即“诸生德业修否,置簿书之,掌于直学,参考黜陟”,对学生的德行进行评定,以作奖惩的重要根据之一。
5书院的职能宋元时期,书院的职能有三:一是讲学,二是藏书、刻书,三是祭祀。南京书院的职能也不例外。
关于讲学。宋元时期的书院多为宣传、扩大理学的影响而建立,因此主要以讲授理学为主,讲学之人多为当时的理学名家或其弟子。例如,“开庆己亥,马公再建大间,视事之始,与部使者率僚属会讲于春风堂,听讲之士数百。”[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29。]
关于藏书、刻书。书院的本义是用一个院子将很多书围起来,宋人王应麟编《玉海》谓:“院者,取名周垣也。”而书院于唐肇始之初,其主要职能即是藏书。及至宋元时期,书院的藏书事业开始进入繁荣昌盛的阶段。明道书院原本有书阁藏书,淳祐九年(),阁毁于雷电之灾。后重建,并请得理宗皇帝御书“明道书院”四字为额,书阁遂改御书阁名。阁广八丈,深四丈,共五间,内中环列经籍,以供师生研习。书院藏书楼、藏经阁的建立则又使得藏书成为书院的一种事业而被肯定、固化,它们和讲堂、祠堂一起成为书院讲学、藏书和祭祀的三大事业标志。而为了突出藏书的重要性,书院建设过程中也会有意无意地将其位置突出出来,因此一般藏书楼多建在中轴线上,并以楼阁的独有形式凸显在书院建筑群中。明道书院在宋开庆元年()重建后,即形成由悬挂御书匾额的大门、供奉程颢塑像的祠堂、会讲的春风堂、藏书的御书阁、会食会茶的主敬堂、供奉孔子及先贤神位的燕居堂等先后相接的一条中轴线,而山长位、堂长位、堂录位、讲书位、职事位及尚志斋、明善斋、敏行斋、成德斋、公厨、米廒、钱库、道房、后土祠等则以此中轴线为准,分列两侧。元代书院藏书事业更盛于宋。书院藏书楼、藏经阁或增广,或新创,屡屡见于记载。很多有条件的书院出于各自不同的原因还从事刻书事业,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整理前贤遗著,弘扬道学,如宋开庆元年(),马光祖与“部使者”率僚属会讲于明道书院春风堂,“乃属山长修程子书,刻梓以授诸生”。所刻即是程氏遗书,马光祖著《程子序》叙其刻书缘由甚详。元代刻书事业在宋代基础上又有了发展,一方面所刻书籍的范围扩大,另一方面书院的刻书事业获得了其他部门的支持,如明道书院在大德年间刻印《释音》25卷。此书卷12到25末皆附记“建康路明道书院、建康路溧水州儒学监造,本学教授朱佑之、李君实、明道书院山长张坦等人监造”字样。这与元代中央政府加强对书院的控制是有一定联系的。
关于祭祀。书院的祭祀对象主要是祖先、乡贤、名宦或曾在本地讲学的知名学者,后期一些书院曾对以上人物不加分别,一并祭祀。如明道书院之祭程子,南轩书院之祭张栻。祭祀而外,书院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如明道书院就承担着教养先贤裔嗣的任务。宋代理学大师程颢曾任上元县主簿并摄邑事。淳熙初年(),建康知府刘珙祀于学宫。嘉定间,真德秀立明道书堂祀之。淳祐间,知府吴渊扩建,理宗皇帝赐额明道书院,招生徒肄业其中。除了教学授受之外,书院还为程颢立后,以继其哲嗣。不幸的是所立之人两年而亡,又多方寻访,择一幼童教养,供其衣廪,月给日供,所费不菲。
中医治疗白癜风的方法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