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工资决定机制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改扩建一批医疗机构,新建鼓楼医院江北分院、南医大第四附属医院、桥林医院和竹镇、金牛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第八篇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国家级新区间的交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围绕快速交通网络构建、资源环境保障、产业分工合作、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等关键领域,实现与上海浦东新区、上海自贸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等联动发展,促进与滁州等安徽中北部地区协同发展

强化自主创新示范引领支持高新区开展科技自主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加快复制推广中关村自主创新政策,加快建设开放型园区创新体系,建设集成电路、基因测序、生物医药、精准医疗、北斗导航、轨道交通等创新平台,把高新区建设成为新区自主创新先导区的核南京国家税务局心载体,推动高新区自主创新政策覆盖新区全域,引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

第十八章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辐射带动皖江经济带发挥地理相接、文化相亲的优势,加强交流合作,拓展市场腹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跨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平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开展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实施“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专利交易中心,推动建立中国(江北)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推动设立新区主导的高层次人才专项扶持资金,建设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集聚区鼓励研发机构发展,推进江北研发服务联盟建设

培育以南京为总部的国际品牌企业和跨国集团,支持企业稳妥开展海外投资、跨国并购,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对外投资与扩大出口的结合度,南京市教科所陈静波推动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设计机构、展销中心,鼓励设计咨询、施工安装、外经贸和生产企业组建战略联盟,输出管理、装备、技术和标准,提升联合承揽大型项目的国际竞争力“十三五”期间,全市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年均达到16亿美元以上,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年均达到40亿美元

第二十二章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

优化进出口结构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的竞争力,巩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自主品牌产品、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35%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一般贸易出口规模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引导企业扩大南京市教科所 案例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进口,瞄准国内市场热销的国际产品,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努力实现进口替代并开拓国际市场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第一节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第一节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

深化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放大开放效应,推动特色发展,把开放载体平台建成推进全方位开放、推动创新转型的先行区、示范区

第三节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依托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等龙头企业,建设功能完整的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平台,发展芯片产业实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发展工程,建设综合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发展医药研发、医药产品、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产业实施南京市工商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突破关键技术,发展动力电池、整车设计、集成制造等

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加强与上海、重庆、武汉等城市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沿江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产业园区战略合作,建立产业转移跨区域合作机制,支持有条件的长江中上游城市和企业在我市开发区设立“区中区”、“园中园”,开展技术合作、战略联盟、外包等非产权合作,拓宽地区间开放发展新路径积极吸纳沿江城市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在长江经济带中的产业竞争力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国家级新区间的交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围绕快速交通网络构建、资源环境保障、产业分工合作、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等关键领域,实现与上海浦东新区、上海自贸区、浙江舟山群南京市教科所 案例岛新区等联动发展,促进与滁州等安徽中北部地区协同发展

围绕提前完成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切实转变增收方式,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高于其他农民收入增幅、农民财产投资性收入增幅高于其他收入增幅,让市民拥有更满意更稳定的收入

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互动并进,创新外经外贸发展方式,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互动并进,创新外经外贸发展方式,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商环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第二十三章建设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

重点提升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充分发挥创业致富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大幅提高经营性收入促进居民提升安全理财意识,规范健全资本、产权、债券、房屋租赁等各类市场,丰富拓展租金、股息、红利等有效投资渠道引导居民参股创办企业或者投资经营项目,稳步推进员工持股、岗位分红权激励,提高股权红利收入

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充分利用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率先复制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熟经验,重点加强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更多地吸引在长三角集聚的国际资源,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第二节构建开放合作新载南京市科委主任

第二十章加快“走出去”步伐

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第二节构建开放合作新载体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巩固和提升运输、旅游、建筑和工程服务等传统领域的出口市场份额,积极开拓计算机信息服务、通信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新兴领域,重点培育中医药、文化等服务贸易办好中国(南京)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推进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创新和完善多种贸易平台到2020年,服务外包执行额、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达到200亿美元以上、100亿美元以上

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共建机制加快南京大学低碳环保研究院、东南大学高新园、电子科技大学(南京浦口)智能制造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大学光纤传感产业联盟、“高创智谷”高新江苏南京国家税务局产业基地、省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基地等建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力度,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培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十五章建设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完善城市发展联盟合作机制建立政府、市场、公众等多层面的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合作规则,拓宽合作渠道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开展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实施“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专利交易中心,推动建立中国(江北)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推动设立新区主导的高层次人才专项扶持资金,建设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集聚区鼓励研发机构发展,推进江北研发服务联盟建设

第二节合作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第二节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强化自主创新示范引南京市工商局局长领支持高新区开展科技自主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加快复制推广中关村自主创新政策,加快建设开放型园区创新体系,建设集成电路、基因测序、生物医药、精准医疗、北斗导航、轨道交通等创新平台,把高新区建设成为新区自主创新先导区的核心载体,推动高新区自主创新政策覆盖新区全域,引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

优化新区功能布局全面推进新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以浦口、高新大厂、雄州三大组团为中心,构建沿江城镇发展带,提升商贸、枢纽、文化等城市功能加快新区核心区建设,中央商务区重点发展金融、法律、会计、咨询、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健康服务社区发展医疗、健康科研、保健与健康管理等业态,浦口火车站历史文化街区结合老火车南京市玄武区教科所站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都市旅游等休闲服务业加快雄州组团建设,依托人文滁河、秀丽灵岩、古棠城邑,彰显历史风貌,完善商务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现代服务功能

第十九章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优化新区功能布局全面推进新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以浦口、高新大厂、雄州三大组团为中心,构建沿江城镇发展带,提升商贸、枢纽、文化等城市功能加快新区核心区建设,中央商务区重点发展金融、法律、会计、咨询、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健康服务社区发展医疗、健康科研、保健与健康管理等业态,浦口火车站历史文化街区结合老火车站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都市旅游等休闲服务业加快雄州组团建设,依托人文滁河、秀丽灵岩、南京市人才市场招聘古棠城邑,彰显历史风貌,完善商务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现代服务功能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规划建设铁路南京北站,加快城际铁路、区域快速干线路网建设,融入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做好过江通道免费改革后续工作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电力、给水、排水、燃气、公交场站等建设以核心区为重点分步实施市政综合管廊网络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融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实现对市政综合管廊的统一建设和管理

发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带动作用加快集聚一批专业研究机构,率先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把新区建设成为全省高端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实施全球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引进南京市科委高新处工程,重点依托欧洲(南京)创意设计中心等载体,建设面向全球的工业设计中心

加强公共服务配套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建设一批学校加强文化建设,新建省市级文化设施、区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优化改善现有文化站,推进城市规划展览馆等重大公益性场馆建设,积极扩大“金陵四老”、“茉莉花”、雨花石、农民画等地方特色文化影响力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善的新区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节深化与沿线城市交流合作

围绕产业链配套、供应链整合、价值链增值,重点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中介机构招商,鼓励外资主要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金融、教育、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有序放开医疗、育幼养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外资准入南京市人才市场档案限制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推动引资与引技、引智相结合,注重引进一批龙头型、旗舰型企业项目,鼓励外资企业在南京设立地区总部及财务中心、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支持外资参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外资企业本土化发展“十三五”期间年均利用外资达到36亿美元以上,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销售中心等功能性机构90家

主动对接国家“科技伙伴计划”,以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俄罗斯、中东欧、东非为重点,加快完善沿线友城布局,基本实现重点城市全覆盖,健全人文交流常态化机制,密切联系海外侨胞和侨商,支持红十字会等机构开展对外交流,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医疗、体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打造文化南京市江宁区财政局交流品牌,推动中国明清城墙、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积极申(举)办南京国际马拉松赛、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世界游泳锦标赛等国际精品体育赛事

第一节培育壮大本土跨国公司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突出抓好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加快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和宁镇扬同城化,打造互动融合发展新格局

完善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积极开展“一口受理、并联审批”改革,不断简化外资企业准入程序,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创新口岸功能,扩大海港口岸开放,高标准建设国际快件中心和进口(指定)口岸,放大过境免签政策效应加快陆运口岸建设,推进南京(尧化门)铁路口岸建设优化邮运口南京市工商局电话岸布局,完善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积极推进“一站式”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机制,精准提低、合理调高、积极扩中,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功能完善居民收入分配政策,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和最低工资增长调节机制,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中等收入南京第一人民医院人群比重

构建“4+2”产业体系实施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发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园、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综合性汽车服务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园、生物医药谷等产业载体建设

完善开发区管委会体制,加快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探索区域共建、产业共育和民生共享的新模式鼓励开发区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技术领先的新兴产业集群,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落户开发区的市级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开发区绿色发展,加强土地综合、复合利用,实施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南京化工园转型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南京市江宁区地图业园提升省级以上开发区发展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支持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推进开发园区创建省级以上产业特色园区、生态工业园区、知识产权园区、创新型园区

第二十四章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第二节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打造宁杭经济带发挥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优美、人文特色鲜明的优势,构建绿色生态网络,加强城市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合作,推动高端人才双向流动,提升宁杭两市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带动永阳、淳溪等新城发展,推动实现沪宁、宁杭经济带高水平均衡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互利共赢,全面推进“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建设,全方位拓展开放发展潜力空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对外开放新南京市科委周文海高地

第二节健全“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

围绕产业链配套、供应链整合、价值链增值,重点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中介机构招商,鼓励外资主要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金融、教育、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有序放开医疗、育幼养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外资准入限制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推动引资与引技、引智相结合,注重引进一批龙头型、旗舰型企业项目,鼓励外资企业在南京设立地区总部及财务中心、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支持外资参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外资企业本土化发展“十三五”期间年均利用外资达到36亿美元以上,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销售中心等功能性机构90家

专栏8经贸南京国家税务局合作重点载体平台

第二十七章完善保障民生制度安排

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积极搭建高层次教育对外交流平台,引进境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师资培训资源,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开放度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规划,强化国际课程设置、师资引进,规范国际项目管理统筹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引进和南京教育品牌输出,办好各级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做好新区、新城国际学校布点规划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开展境外职业教育项目合作和课程交流,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节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完善分配、激励和保障制度,打造师德高尚、师能精湛的优秀师资队伍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慕课”等现代教学手段与南京第一人民医院传统教学手段良性互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分类发展民办教育

第二十三章建设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

第三节推进南京都市圈一体化

主动对接国家“科技伙伴计划”,以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俄罗斯、中东欧、东非为重点,加快完善沿线友城布局,基本实现重点城市全覆盖,健全人文交流常态化机制,密切联系海外侨胞和侨商,支持红十字会等机构开展对外交流,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医疗、体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打造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中国明清城墙、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积极申(举)办南京国际马拉松赛、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世界游泳锦标赛等国际精品体育赛事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巩固和提升运输、旅游、建筑和工程服务等传统领域的出口市场份额桂林市政务服务中心,积极开拓计算机信息服务、通信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新兴领域,重点培育中医药、文化等服务贸易办好中国(南京)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推进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创新和完善多种贸易平台到2020年,服务外包执行额、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达到200亿美元以上、100亿美元以上

第一节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18年,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学校办学标准引导优质教育资源更多投向农村,健全城乡校长教师交流激励保障长效机制,启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重点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全面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留守儿童少年和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利普及从学前南京市中华中学地址到高中的15年免费特殊教育,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一年免费政策,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发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带动作用加快集聚一批专业研究机构,率先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把新区建设成为全省高端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实施全球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引进工程,重点依托欧洲(南京)创意设计中心等载体,建设面向全球的工业设计中心

第十九章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依托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等龙头企业,建设功能完整的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平台,发展芯南京市工商局年检片产业实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发展工程,建设综合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发展医药研发、医药产品、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产业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突破关键技术,发展动力电池、整车设计、集成制造等

第一节拓展富民增收渠道

第一节培育壮大本土跨国公司

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江北新区,认真落实《南京江北新区总体方案》,坚持规划先行、改革先行、法治先行和生态先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质量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成为全省开放开发的重大载体、转型升级的更高平台、城市新区的发展样板,成为新南京发展的新龙头、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标志性区域

第二十一章提升对外开放载体功能

第一节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局

第十九章加快开放型经南京市江宁区安监局济转型升级

完善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积极开展“一口受理、并联审批”改革,不断简化外资企业准入程序,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创新口岸功能,扩大海港口岸开放,高标准建设国际快件中心和进口(指定)口岸,放大过境免签政策效应加快陆运口岸建设,推进南京(尧化门)铁路口岸建设优化邮运口岸布局,完善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积极推进“一站式”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江北新区,认真落实《南京江北新区总体方案》,坚持规划先行、改革先行、法治先行和生态先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质量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成为全省开放开发的重大载体、转型升级的更高平台、城市新滁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区的发展样板,成为新南京发展的新龙头、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标志性区域

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充分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经验,逐步实现新区与上海自贸区产业联动以推进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为重点,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服务功能,增创竞争新优势,提升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支持新区企业跨国布局和发展,提升区域开放合作水平强化与德国的合作,积极对接“工业4.0”,创建中德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开展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大新区投融资、外商投资等体制改革创新,争取在服务贸易、对台金融合作和离岸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到2020年,争取5-8家外资金融机构入驻

第二十一章提升对外开放载体功能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规划建设铁路南京北站,加快城南京国家税务局发票际铁路、区域快速干线路网建设,融入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做好过江通道免费改革后续工作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电力、给水、排水、燃气、公交场站等建设以核心区为重点分步实施市政综合管廊网络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融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实现对市政综合管廊的统一建设和管理

第二十五章建设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运作,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完善江海转运、海陆联运网络和国际航空运输网络,推动南京至中亚国际班列扩量增效加强能源资源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转化率支持商贸流通、电力自动化、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有序布局和集聚发展,鼓励钢铁、水泥、化工等传统产业在境外设立生产加工基地,带动和扩大机电等产品设备的出口份额推进南钢与印尼棉兰钢铁项目合作,建设越南龙山水泥生产线项目共建境外产业园区,加快推进中坦农业产业示范园和尼日利亚家电产业园建设

建设江北休闲旅游基地依托老山、平山、灵岩山、汤泉、金牛湖、大泉湖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绿色果蔬基地、彩叶苗木花卉基地等农业资源,建设老山、金牛湖-冶山、止马岭-大泉湖、汤泉、竹镇等生态旅游度假区,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第七篇建设国家级江北新区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快农业、就业、创业、物业“四业”富民激发农村产权权能,加南京市中华中学学区快释放农村耕地、宅基地和建设用地的改革红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完善社区股份合作制和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更有保障的财产性收入整合优化各类涉农专项资金,持续增加农业投入和对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拓展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空间,提高经营性收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启动农民创业工程,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提高工资性收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积极争取创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建设与国际投资贸易管理规则接轨的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南京综合保税区依托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建设南京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试验区,巩固和深化宁台科技创新、金融服咸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务、服务贸易等领域合作加快推进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建设,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生态科技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开放平台

完善“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境外投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快构建集展会平台、企业商会、中介机构为一体的信息发布机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项目评估和信息服务注重发挥金融对“走出去”的重要支持作用,利用好优买贷款、援外优惠贷款,加大出口信保力度,健全海外投资险服务体系,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境外重点项目跟踪推进,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构建“4+2”产业体系实施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发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南京市中华中学地址产性服务业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园、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综合性汽车服务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园、生物医药谷等产业载体建设

加强公共服务配套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建设一批学校改扩建一批医疗机构,新建鼓楼医院江北分院、南医大第四附属医院、桥林医院和竹镇、金牛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加强文化建设,新建省市级文化设施、区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优化改善现有文化站,推进城市规划展览馆等重大公益性场馆建设,积极扩大“金陵四老”、“茉莉花”、雨花石、农民画等地方特色文化影响力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善的新区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十六章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第三节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共建优质生活圈完善公共服达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务互惠互利机制,加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区域合作,推进医院管理、人才培养等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交流,加快同城化客运公交网络和换乘枢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建立环境质量共同监测与相互监督机制,重点保护生态敏感地区,建设绿色、健康、低碳的区域生态环境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加快实施都市圈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交通工程,建成宁和线一期、宁高线二期、宁溧线,开展宁句线、宁扬线前期衔接到2020年,南京都市圈轨道线网建成运营总里程达到200公里,建立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周边次中心城市、重要城镇之间0.5-1小时通勤圈加快龙潭港四期、五期工程以及芜申运河三级航道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设

优化进出口结构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着南京市中华中学校服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的竞争力,巩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自主品牌产品、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35%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一般贸易出口规模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引导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进口,瞄准国内市场热销的国际产品,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努力实现进口替代并开拓国际市场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第二十三章建设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第二十四章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第二十五章建设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深化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放大开放效应,推动特色发展,把开放载南京市中华中学初中体平台建成推进全方位开放、推动创新转型的先行区、示范区

第十七章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共建机制加快南京大学低碳环保研究院、东南大学高新园、电子科技大学(南京浦口)智能制造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大学光纤传感产业联盟、“高创智谷”高新产业基地、省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基地等建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力度,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培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十章加快“走出去”步伐

积极争取创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建设与国际投资贸易管理规则接轨的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南京综合保税区依托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建设南京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试验区,巩固和深化宁台科技创新南京市工商局年检、金融服务、服务贸易等领域合作加快推进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建设,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生态科技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开放平台

推进宁镇扬同城化以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和重点跨界发展区域共建为突破口,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毗邻地区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江宁-句容、六合-仪征同城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建设仙林-宝华科学城、龙潭-下蜀滨江港城、汤山-黄梅休闲城、湖熟-郭庄临空发展区、六合-仪征产城融合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较强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性大都市区域,成为推动苏南现代化建设与带动苏中、苏北发展的增长极

第二十二章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

稳定增加工资性收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实现就业水平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和工资水平联动提升健全工资决定机制、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扩大企业职工集体协商覆盖面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推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收入与经济发展、职务级别和岗位绩效相协调合理确定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形成与职工之间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关系

对台经贸合作园区:南京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试验区

建设公安一体化通信指挥系统,实现与城市应急管理通讯手段的互联互通和全面覆盖不断深化“防消结合”,构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和隐患动态排查、挂牌整治机制探索建立城市低空应急救援系统,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覆盖南京长江水域的信息化全程监控系统,提升水上应急救助能力完善地质、地震南京市江宁区邮编、气象等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提高灾害综合预警预报和防范水平

第二十二章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

第一节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鼓励有条件企业走出去,促进“走出去”与“引进来”协调发展,提高我市双向开放水平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协同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能动性,创新和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第六篇深入推进经济国际化

建设江北休闲旅游基地依托老山、平山、灵岩山、汤泉、金牛湖、大泉湖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绿色果蔬基地、彩叶苗木花卉基地等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农业资源,建设老山、金牛湖-冶山、止马岭-大泉湖、汤泉、竹镇等生态旅游度假区,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支持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惠民幼儿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名校集团化,鼓励优质品牌学校带动发展相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和新建学校,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推动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实现优质高中广覆盖推进职业教育“双业提优”发展,争取建成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1所,五年制高等职业学院2所,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分院)4-6所统筹校企(商会)、产教深度融南京市中华中学招聘合,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契合性,保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引导市属高校优化学科办出特色,创建南京软件科技大学,提升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科办学层次,建设南京晓庄学院莫愁分校区、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溧水校区,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积极支持和服务在宁高校发展,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推动建设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溧水校区、南工大浦江学院溧水校区、应天职业技术学院高淳校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探索建立终身个人学习档案,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促进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创新教育服务载体和形式,提升主要劳动眉山市政务服务中心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成学习型城市;在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惠民园就读幼儿比例,主城不低于85%,其他地区不低于90%;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100%;建成10所以上在全国范围内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优秀的高级中学

打造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培育以南京为总部的国际品牌企业和跨国集团,支持企业稳妥开展海外投资、跨国并购,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对外投资与扩大出口的结合度,推动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设计机构、展销中心,鼓励设计咨询、施工安装、外经贸和生产企业组建战略联盟,输出管理、装备、技术和标准,提升联合承揽大型项目的国际竞争力“十三五”期间,全市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年均达到16亿美元以上,对外承包工南京市江宁区规划局程完成营业额年均达到40亿美元

第二节深化与沿线城市交流合作

国际合作园区载体:中坦农业产业示范园、尼日利亚家电产业园、中德产业创新示范基地、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

加快建设长江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参与长江经济带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重大工程建设,实施重大航道整治工程,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推动南京与长江中上游城市港口联盟实质运行,共同构建长江沿线枢纽港集装箱运输网络,提升长江主航道国际集装箱运输水平

第二节健全“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

(上接a8版)

加强产业协作加强金融、物流、商贸商务、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合作,推动产业联动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快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宁宣产业园等共建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江北新区与滁州汊河经济开南京市国家税务局发区、南谯区协同发展

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充分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经验,逐步实现新区与上海自贸区产业联动以推进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为重点,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服务功能,增创竞争新优势,提升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支持新区企业跨国布局和发展,提升区域开放合作水平强化与德国的合作,积极对接“工业4.0”,创建中德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开展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大新区投融资、外商投资等体制改革创新,争取在服务贸易、对台金融合作和离岸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到2020年,争取5-8家外资金融机构入驻

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鼓励有条件企业走出去,促进“走出去”与“引进来”协调发展,提高我市双向开南京市玄武区教科所放水平

第二十四章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第一节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完善“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境外投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快构建集展会平台、企业商会、中介机构为一体的信息发布机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项目评估和信息服务注重发挥金融对“走出去”的重要支持作用,利用好优买贷款、援外优惠贷款,加大出口信保力度,健全海外投资险服务体系,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境外重点项目跟踪推进,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共建共享富裕美好生活

第一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完善开发区管委会体制,加快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探索区域共建、产业共育和民生共享的新模式鼓励开发区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技术领先的新兴产业集南京市江宁区规划局群,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落户开发区的市级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开发区绿色发展,加强土地综合、复合利用,实施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南京化工园转型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园提升省级以上开发区发展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支持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推进开发园区创建省级以上产业特色园区、生态工业园区、知识产权园区、创新型园区


白癜风治疗方法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xs/4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