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国文算术外

当然,学校也由此开始了与奥运的缘分

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

侯校长介绍,上世纪30年代,时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的蒋介石亲自批准龙江小学更名为上新河乡区小学,那时学校的房子用的是镇木税局的房子侯校长还在档案馆看到过蒋介石亲笔批复将木税局房子作为校舍的文件,上面清楚写着建校目的是为了“普及救国教育”

因为这里原本是当铺,所以学堂大门左右对开,上面钉满了铁质的泡泡钉,看上去非常威严学堂还聘请了一个姓董的清末税务小吏照看管理,他一直住在学堂的东边,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去世

1947年9月

上新河小学

1905年——1920年

位于建邺区苍山路28号的中华中学附属小学,地处高楼林立的南京河西地区,现代化的校舍洋溢着浓烈的都市气息你以为它很年轻,可其实这所南京市科委高新处学校已有108年的历史它沧桑的故事要从1905年兴建的龙江学堂说起,这可是南京西郊的第一所小学! 现代快报记者 王凡

年南京申办青奥会的消息从这发布

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

原标题:龙江学堂:南京西郊第一所小学

南京市第十二区中心国民学校

1920年——1934年

年代

龙江小学

2012年8月,学校更名为中华中学附属小学走过百年风雨沧桑,它焕发青春,重新出发

当时的课程除了语文、算术、常识、唱歌、体育、图画、劳作等课程外,高年级加了历史、地理、公民三科,公民课有点像现在的思想品德课

南京市上新河小学

1930

年当铺老楼退出历史舞台

年代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以上新河小学为中心,还建立起8个分校,统一由上新河小学管辖,包括茶亭分校、江东门分校等这些分校要不是破庙改建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要不是同业公会借用改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这些分校先后独立

1938年——1947年

据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校长侯俊东介绍,龙江学堂最初的校舍是由木业同业公会发起集款,购买了一家当铺改建而成学堂有两进,前为两层(四间)楼房,下面是教室,上面是教室宿舍兼办公中间一个院子,后进原来是柴房,隔成两间充当教室,再后面是一块约四五十平米的空地那时候教师只有5人,学生90多人,课程只设国文和算术课

2009年9月——2012年8月

龙江学堂

上新河乡区小学

1905

1934年——1938年

学校越来越有名气,南京早期木材公司的科以上干部,80%都是上新河小学的毕业生,还有许多毕业生在其他各行各业取得优异的成绩

校史沿革

上新河小学建起八所分校

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校长侯俊东在学校工作十余年,他印南京国家税务局发票象最深刻的是1995年学校举办90周年校庆,当时他跑到图书馆、档案馆多方查找学校的历史资料,90年来历任校长的名字被他一一找到了

他还意外得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海笑曾经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新河小学学习过一年多的时间,于是侯校长特意登门拜访,将海笑请到了90周年校庆活动现场印象中,海笑是一位非常和蔼、谦虚的老人,他给孩子们带来许多书籍

1905年以前,从水西门向西,直至大胜关一大片地方,都称作南京的西郊,几乎全是农田和集镇由于上新河镇原为古代曾经的争夺地,特别是后来发展成著名的木材集散地、蔬菜鱼鲜产地,所以这里人烟繁茂,但学校却只有私塾而已

南京市奥体小学

根据奥运会的标志,学校设计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五彩星卡,卡的一面是名称,另一南京市中华中学校服面是有关奥运会的知识卡分为德智体美劳五种,学生们要通过努力,从不同任课老师手中争取不同颜色的卡片每周三,学生根据手中的卡片换取相应的五色星卡,集齐五色星卡各五张,可以兑换高级奖励,得到校长签名的奖状,学校网站、电子大屏幕还会展示照片在学期末,学校会根据每个学生获得五彩星卡的情况,评选出学校“少年之星”不同于一般的学习评比,“少年之星”包括了文明、礼仪、友爱、志愿、学习、励志、运动、艺术、环保、科技等多个方面,“我们希望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也让每一个孩子获得自信”侯校长说道

还有一个历史留痕不能不提原本南京西郊没有一所中学,上新河小学在新河口分校增设了两个中学班,先与私立协和中学合办,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后来改成上新河中学同时还创办了附属幼儿园所以说上新河小学对于西郊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过贡献,一点也不夸张

蒋介石亲自批准学校更名

因为这一带是木业码头,龙江学堂收的学生自然大多是木业商业人士的子弟,应家长要求,后来学堂又增设了珠算、写字两门功课因为学校特别重视基本功训练,学生从业后表现突出,使得学校名噪一时

学校呈现出新姿,教室设备自然也焕然一新幼儿园、小学的总学生数那时已经超过了千人

改革开放后,学校继续蓬勃发展,学校正式确定为上新河中心小学是1979年7月1984年,对于学校意义不凡屹立在河南街边近79年的当铺老楼被造价时值三万元的新楼所代替,沉重的泡钉门改成了镂空铁门,当铺老楼光荣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1949年11月15日——2006年7月

上新河小学南京市教科所论文这座老校真正发展是在南京解放以后1949年8月16日,南京市教育局派施国珑、王瑞文、何开庸任校长,三位都曾经是地下党

2009

民国期间,学校几度更名,先后叫过龙江小学、上新河乡区小学、南京市第十二区中心国民学校

1940

龙江小学期间,学校的课程上了正轨除了国文、算术外,还有体育、劳作等课,有段时间还上了点英语课家长看学生“玩”的时间多了点,要求上点“四书”,偏巧新任校长柯立斋是清末秀才,他听取了这个建议,不过后来因为当局查课勒令停止当时新风旧俗并存——学校里一面组织篮球队、做“洋操”,一面聘武师教拳术

随着河西开发,2006年,学校搬到了今天苍山路的新址,并更名为奥体小学,它是河西新城区第一所建成并正式开学的公办小学

他们到任后不久,学校南京市教科所李亚娟就买下了迎街东侧一座木楼,扩充了六间教室,设置了教工宿舍,使得学校面积扩大到四亩多这时学校人数达到了700多人,教职工有近40人后来学校的规模基本上在这一时期奠定

2006年8月——2009年8月

抗战胜利后,上新河小学在恢复中有了发展,特别是随着长江航运发展,木业重新兴盛起来,农业恢复,人口也重新多了起来国民政府见南京西部方圆数十里仅此一座小学,便有心筹建,又凑巧当时派来的校长乔宗元是科班出身,为人热心,就借破庙,筹捐款,增建了一座平房,有6小间屋子,作为办公、厨房用当时学校总占地三亩七分,学生有将近460名,教职工近30名,工资由政府拨发

年当铺改建成了龙江学堂

2012年9月至今

1905年这里出现了一所洋学堂,名叫“龙江学堂”,位于上新河镇河南大街据同治眉山市政务服务中心《上江志》记载:“上新河,明初开,俗名上河,清初置龙江关于此”,这是学校得名“龙江学堂”的原因龙江学堂正是今天中华中学附属小学的“鼻祖”

抗日战争前后,教职工走马灯似的变化,在困难时期,教职工靠收家长的大米作薪水

南京市上新河小学

遗憾的是,1999年老校舍遭遇火灾,历史资料荡然无存,所以当铺老楼这些老照片都没能留存下来,只能从老校址的照片中指出当铺楼的位置近些年来,侯校长一直为发掘学校的历史奔走,他邀请原上新河小学的老师高国都撰写了回忆文章,为学校找回了部分历史

颇有意义的是,2009年,南京市申办青奥会的消息是在当时的奥体小学内发布的,那年12月,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还来到了学校,宣传奥林匹克运动

1984


山西白癜风专科医院
四川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xs/5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