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春雨里,拾遗地理知识

白癜风能根治好吗 https://m-mip.39.net/fitness/mipso_7157873.html

/诗意的春雨里,拾遗地理知识/

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正是如此,文人骚客喜欢歌咏春风、春雨、春花。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感受到春风吹拂下柳树婀娜多姿;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让人见识春日里姹紫嫣红的大自然;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人目睹飞鸟自由飞翔的盎然生机……

杏花烟雨江南,把南方的春天装点的温婉美丽。诗意里的春雨,则除了感受的韵律美、色彩美、声音美,还有地理学科的美。

春雨难得

对于农民来说,春日里阳光虽好,久旱之后的春雨颇为难得。忧国忧民的杜甫曾经居住成都,写下《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携家带口自陇右(今甘肃南部)入蜀地,在友人帮助下,于成都西郊修建茅屋居住。他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故对春雨感情深刻。风和日暖、万物生长,持续干旱,使土地变得饥渴,导致减产,人民面临饥馑。在万物复苏时节,恰逢春夜降水,难能可贵。杜甫触景生情,创作了《春夜喜雨》。

杜甫画像

成都,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气候区,东部地区都有对干旱的担忧、对春雨的期盼。杜甫以“好雨”一词开头,平淡无奇又返璞归真,又如同雨水知晓人的渴盼、苗木的期待。就在《春夜喜雨》写作前,陕西曾发生过大旱,“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资治通鉴·唐纪》)。正是如此,才让以耕作为生的人们对春雨满怀深情。

杜甫笔下“知时节”的“好雨”则直接表达了普通百姓适逢“风调雨顺”时的那种喜悦之情。“好”字通俗而质朴。“知”字写出春雨的灵性,善解人意。“当”和“乃”写出春雨的及时,也暗写人们的心情。王维笔下“浥轻尘”的“渭城朝雨”,韩愈笔下“润如酥”的“天街小雨”还带有文人以景起兴的痕迹和士大夫“赏鉴”春色的意味。

“春雨贵如油”,强调了降水对以食为天的农民具有重要意义。越冬作物在冬季苗体小、生长慢、需水量少,一般冬旱对正常生长影响不大。

二十四节气中,和降水有关的有:雨水、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雨水、谷雨两个春季的节气,凸显适宜的降水对于春天的意义。雨水节气前后,气温回升,作物生长加快,需水量增大,如遇到干旱,极易影响产量和品质。

春雨绵绵

春雨不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细”字描出春雨的细密如织,轻巧柔和,在无人知道的夜里随风悄然而来,滋润着万物。“潜入,细润,正状好雨发生”,“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这两句写如丝春雨在夜里不知不觉地下起来。

斜风细雨不须归

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呼应了南方春季微风细雨,展示了春雨没有凉意,让人感到温和闲适。杜牧的笔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鸟语花香,山水相映,酒馆旗帜迎风招展。细雨蒙蒙,并无凄风冷雨,南朝寺庙在笼罩在烟雨中。诗歌描绘如画一般,虚实结合,深邃幽美,呈现了跨越时空、淡泊洒脱的闲适。

吴冠中《江南春早》

若是冷空气势力较强,风雨会来得更急。韦应物《滁州西涧》里说,“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在安徽最东部,东靠南京、西接合肥。在晚风骤起,春雨也来得匆匆,会带有诸多凉意。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酒醉之后记得昨夜风声大、雨声小,便问卷帘侍女。侍女回应,海棠花还是老样子。词人看后责备:并非如此,丫头,枝叶依旧,花落许多。孟浩然在《春晓》里,写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也是在描绘类似的情境。

高明的写作者除了文字驾驭能力强,还有对周围环境敏锐的观察中,让我们看到春日的细节。韦应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xs/59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