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南京那些你可能还不知道的美景

朱自清说过: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笔者将每个具有人文意境的地方,以速写的方式捕捉最具代表性的地表符号——建筑、雕塑、风景等视觉元素,将他们进行重组构图,赋以华彩,重新诠释南京这座城市的魅力,让去过或没去过此处的人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向往。

漆桥老街位置:高淳区漆桥镇漆桥村

漆桥镇素有"鱼米之乡"美称。很多南京人都知道高淳老街,其实,在高淳的漆桥镇,还有一条更有味道的老街——漆桥老街。漆桥老街位于南京市高淳区,全长米。深入里弄探首凝望,不少老式住宅的面墙,仍保留了砖砌对称气流通风窗,俗称"眉高眼低";富户人家门位砌厚墙,外有门罩,内设"门池"和防盗撑门杠龛,这类明代造型,作为江南古民居风格已稀有难觅。

杨柳村位置:江宁区湖熟街道

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清康熙、乾隆年间先后改建。古时有“青石墁地石门楼,走进杨柳不沾泥”的说法。古建筑群坐北朝南,背靠马场山,前临杨柳湖。杨柳村古建筑群是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民宅遗存之一,也是江南地区典型的古民宅建筑,带有典型的南京地域特色,现已列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林石屋位置:钟山风景区内位于中山陵东与灵谷寺西的高阜上

桂林石屋是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性建筑物之一,墙垣均用青龙山石板石条砌成,四周遍植桂花,故名“桂林石屋”,始建于年,石屋的主人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这一带山林秋景优美,林森喜之。

桂林石屋的石栏,柱头,角螭,碑额等都与明代皇家建筑的风格一致。四周用的石栏都是明代皇家建筑的风格,其石柱头都为盘龙和云纹,雕刻极为精美。而石屋正面的各个角端都用了古代建筑常用的角螭作为装饰,从遗址现场来看一共用了四只角螭,只有一只比较完好,其余都残缺不全。这些角螭与明故宫遗址的角螭雕刻风格一致。

愚园位置:秦淮区集庆路鸣羊街

愚园又名“胡家花园”,位于老城南的门西地区,前临鸣羊街,后倚花露岗,晚清时期金陵名园之一,号称“金陵狮子林”。其最早为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徐傅的别业,造型可以与号称“金陵第一园”的瞻园相提并论。愚园“巧于因借、因地制宜、精在体宜”的设计原则,堆山理水的处理手法,植物造景的运用等等,很多地方是值得今人借鉴和取法的;对研究南京的园林史也有较大的价值,确是江南古典园林艺术中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紫霞洞位置:钟山风景区内

紫霞洞原名朱湖洞,为道家所说的“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三十一洞天”,位于钟山风景区的紫霞湖旁。元末道士周巅隐居洞中,朱元璋做皇帝后,封他为紫霞真人,紫霞洞也因此得名。建国后,紫霞洞及附近地区被划入军事禁区,擅入者斩首。目前已按乡村4级路要求修通了这条环山路,开通了紫霞洞旅游线路。相信这万山红遍的深秋季节,紫霞湖的景色能醉倒每个游人。

成济安别墅位置:鼓楼区三牌楼虹桥中心后妙耳山

星汉别墅位置:鼓楼区水佐岗35号在水佐岗的中段

妙耳山位于三牌楼虹桥中心的后面,原厂厂区内,古时山上有座都天庙,庙内主持法号妙耳,故此山得名妙耳山。鲁迅曾记载,自己当年在矿路学堂读书时,曾与二弟周作人同游南京名胜妙耳山。中国第一个雷达研究所也曾在妙耳山“定居”。这就是今天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的前身。下山,途经一校园,密匝匝居民楼中掩藏一幢民国别墅——成济安别墅,前搭凉棚,花木扶疏。别墅楼层高敞,体量较大,一侧呈方形,另一侧八角形,颇有西洋风味。

在鼓楼区水佐岗35号在水佐岗的中段,有一幢欧式乡村别墅,建于年,又称“星汉别墅”。这座房子的原主人是原国民政府文官处参事长成济安之妻任瘦青,年变成了民国时期的波兰大使馆。院落内地势由低到高,有一条青砖小径,两旁是各种植物,老黄色的墙体,红色瓦顶,设计相当别致。

下关大马路位置:下关地区近南京西站大马路

近南京西站大马路是下关地区的一条街道,南北走向,北到江边,南接商埠街。此处集中了数座建于民国时期的精美建筑,包括江南邮政管理局旧址和中国银行南京分行址。

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下令修筑大马路,年拓宽,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大马路曾是南京市最繁华的商区之一,中国近代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开埠通商活动都发生在这里。故南京有"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的说法。这些建筑历经风雨,依然气势昂然,散发出浓郁的异域风情和古典风韵,颇有上海外滩的风貌。

潜州位置:下关和浦口之间的长江江中

唐武德七年(年),于於潜县(浙江临安市於潜镇)置潜州,领於潜、临水(临安市城区)两县;武德八年废潜州,临水县并入於潜县,仍属杭州。潜洲是长江中的江中孤岛,距长江北岸的浦口码头约1.5公里,距长江南岸的中山码头、大兴码头约0.5公里。潜洲与江心洲隔江相望,四面环水,因为不通轮渡,所以岛上人迹罕至。洲上主要是天然的野生芦苇和荒滩,岛上鸟类众多,是南京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慧园里位置:秦淮区慧园街近水游城

画中这片很像老上海石库门的建筑群,是位于太平南路的南端靠近夫子庙路口的慧园里民国小区。始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排排清一色的红墙红瓦、中西结合风格的两层小楼,其建筑形式、排列空间都具有浓厚的里弄感觉。

慧园里,过去被南京的老百姓称为城南的“颐和路”,民国时期是官员和商人等中产阶级居住区。慧园里被誉为南京的石库门,由数十幢民国时期的联排二层楼房组成,连成一片街区。由于门头并不大,虽处闹市,却有一点高墙深院的意思。经过的人并不一定会留意。从外表看,红砖和青砖砌成的小洋楼独门独院,非常漂亮。民国时期,这里的主人多是公务员、银行职员、医生、商人等,当年的中产阶层。弄堂似的过道,石料做的大门框,走在慧园里,时刻都有穿越的感觉。

—END—

用心体验人生,用插画回味生活

合作请联系邮件:

qq.







































儿童白癜风发病症状
北京白癜风专业治疗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xs/99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