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推全国首款“龙虾保险” 最

南京推全国首款“龙虾保险” 最

8月17日,南京小龙虾保险发布会正在进行时,南京有五家饭店购买了小龙虾保险,因为食用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市民最高可以得到元理赔。

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推动下,南京鼓楼区在全国率先推出龙虾保险(食品安全责任险),目前该保险项目已经落地。

据了解,这个保险是由商家向保险公司投保付费,不需要消费者就餐时另外付款,现阶段是针对吃了小龙虾12小时内发生横纹肌溶解症的医疗费用赔付。

据悉,8月11日,南京鼓楼区新门口一家经营小龙虾的饭店,与一家知名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签下了一份食品安全责任险保单,上面显示,被保险单位支付块钱的保费,投保食品安全,时间为一年,也就是从8月11号到明年的8月10号。每次食品安全事故的单次人身赔付限额为1万5千块钱。这则保单的生效,意味着中国第一份小龙虾保险的出炉。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

横纹肌溶解症:指骨骼肌急性破坏和溶解,释放大量肌红蛋白、磷酸肌酸激酶等肌细胞内容物,进入外周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最大危害是,释放入血的肌红蛋白极易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竭。主要表现为突发的肌肉疼痛、肌无力、尿呈酱油色。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很多,就物理因素而言,任何使骨骼肌超负荷运动的过程,都有可能致病。就化学因素而言,除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蘑菇中毒、毒蛇咬伤等外,可能的致病药物至少涉及六大类、上百种。

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症”关联不明

虽然有很多事实证明,吃小龙虾后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确实有上升趋势,但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科学证据证明,吃小龙虾就会得“横纹肌溶解症”。

年7月下旬起,江苏等地突然出现大量“横纹肌溶解症”病例,矛头均指向人们爱吃的小龙虾,食用小龙虾为何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目前在科学研究上尚无明确定论。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主要成分为草酸、柠檬酸和亚硫酸盐的“洗虾粉”,在小龙虾的养殖环节使用的相关药剂,可能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主要因素。但专家到现在仍未能发现二者之间有明确的关联性。

其实并不只有小龙虾一种水产品会引发横纹肌溶解症。年,美国发表题为《哈夫病,从波罗的海到美国海岸》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多种水产品也可能引发横纹肌溶解症,并且把食用水产品24小时内出现的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症命名为哈夫病。

小龙虾如何吃才健康

当前正值小龙虾的消费旺季,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提示消费者食用小龙虾时注意:

一、食用小龙虾应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不要自行捕捞;不要食用野生小龙虾。

二、烹饪前清洗干净,烹饪过程要烧熟煮透。不要加工死亡、感官异常或味道不新鲜的小龙虾;不要食用小龙虾的头和内脏。消费者在餐馆就餐时,要选择持有食品经营或餐饮服务许可证、正规卫生的餐馆并索要发票或收据。

三、一次食用小龙虾要适量,增加食物多样性。

四、如果进食小龙虾后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相关情况。

五、食品生产经营者特别是餐饮服务提供者要严把原辅料进货关,保证小龙虾新鲜合格,来源正规合法。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

市场上销售的小龙虾大部分是人工在湖泊、稻田里养殖的,只要养殖水域没被污染,小龙虾的品质是有保证的。小龙虾属于杂食动物,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能在重金属污染的水域存活,研究分析,这可能是因为小龙虾能把重金属转移到虾壳上,通过蜕皮去除部分重金属。

年,安徽大学的科研人员对合肥附近的小龙虾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小龙虾中的重金属(汞、铜、铅、镉)主要富集在虾头,而内脏、虾壳及肌肉中则很少,且均未超标。因此,吃小龙虾的时候,最好去头剥皮,只吃虾肉,这样可以尽量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自己做小龙虾吃,或在夜市吃麻辣小龙虾,要注意:正规渠道养殖的健康小龙虾个头均匀,头和身几乎各占一半,颜色红亮,腹毛和爪毛干净、腹白,而如果大小不匀,脑袋大身子小,颜色褐红或铁红、关节处较脏要注意。同样的季节,人工养殖的小龙虾要大一些,肉质比较饱满,而野生的个头小,头部比身体大一倍,壳厚肉少。注意,在餐馆吃做好的小龙虾,如果虾的尾巴是直的,则是死虾,千万不要吃;如果是弯曲的,就是活虾,可以吃。

不吃街边快炒的小龙虾

小龙虾的来源没有问题,但在烹饪上可能会出现问题。譬如很多街边大排档的招牌菜——快炒的麻辣小龙虾,尽量少吃。

很多餐馆有“口味虾”、“麻辣小龙虾”,做法是把小龙虾先炸制一下,然后加辣椒、花椒等调料加汤后慢慢收汁做成,加热时间相对比较长,能把一些寄生虫杀死,吃起来相对也安全。而且,因为收汁时间长,咬开后汁水比较多,很入味。

而对于一些街边的小摊来说,为了加快上菜速度,麻辣小龙虾等菜品先用油轻轻炸制一下,然后直接用辣椒、花椒等调料快炒后上桌,烹调时间很短,属于快速烹调的方法,不能保证将小龙虾中的肺吸虫幼虫完全杀死(小龙虾、蟹、鲢鱼等水产品中可能含有肺吸虫),吃下去就可能有食品安全风险。因此,在街边小店或大排档上吃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

■顾振华

●沪上最权威的食品安全问题专家

●从事食品行业超过30余年

●原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原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现任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会长

最近大热的小龙虾在几则新闻中都与横纹肌溶解症挂上了钩,吓住了不少“吃货”。更糟糕的是,听美国人说横纹肌溶解症还不仅仅发生于小龙虾,其他的一些水产品也可以引发,还包括不少淡水鱼类。而除了横纹肌溶解症外,还有寄生虫、生物毒素等风险伴随着水产品。

到底怎么样吃水产品才能安全又美味?哪些水产品能生食而哪些绝不能?白酒醉蟹或生鱼片蘸芥末可以消毒么?本周,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合会会长顾振华为大家带来一份水产品安全食用指南,介绍食用水产品时需要注意的那些事。

贝类更易受环境污染

水产品种类繁多,一般分为鱼类、甲壳类、贝类三类;按生活领域又分为海水和淡水。

和鱼类相比,吃贝类和甲壳类水产品时更需要留心,海产品中的贝类死了的绝不能吃。《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生产经营食品品种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规定,禁止生产经营毛蚶、泥蚶、魁蚶等蚶类,炝虾和死的黄鳝、甲鱼、乌龟、河蟹、蟛蜞、螯虾和死的贝壳类水产品。

贝类死亡后,有利于病菌的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蛋白质也会很快分解,甚至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同时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败。而贝类本身也有富集性的特点,它靠过滤大量海水,吸收海水中单细胞藻类作为食料,这过程中可能富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此外还有海洋的生物毒素,比如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赤潮,其中有的藻为有毒藻类,成为毒潮,毒潮会导致海域内生物毒化。有的生物本身不中毒,但是会带有毒性,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

海洋生物毒化在鱼类里比较少见,因为鱼活动范围大,遇见赤潮后会躲开,但是贝类躲不了,所以贝壳更容易被污染。据介绍,贝类毒素有神经性、麻痹性、腹泻性等几类。

肌溶解或因异性蛋白过敏

近期有人因食用小龙虾患病的报道引起了大家的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
白癜风土方治疗办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jt/6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