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省、市“师德标兵”12名,“斯霞式人民教师”90名
三、特色发展高中教育
三、优质师资动态化
全区每所中小学省、市规划课题100%全覆盖,立项省、市规划课题217项(数量、覆盖面和研究水平居省内区、县前列)在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评比中, 9项参评成果全部获奖,2014年,3项成果获得教育部教学改革成果奖
二、均衡配置义务教育
构建了大数据环境下的智慧校园,建设了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已成为常态,北幼的“e学习”、长小的数字化移动终端的教学实验、弘光中学“移动学习”研究等各具特色建立全区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和玄武教育云学习空间
积极构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入学保障体系、残疾儿南京江宁国家税务局童入学全覆盖体系、学生关爱资助体系区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制定《玄武区城乡困难家庭教育救助制度的实施办法》,建成7个社会援助中心和58个社区互助社,为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减免保育费、学费等各类费用通过随班就读和集中教学两种方式,实现三类残疾儿童少年100%入学成立“玄武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建设随班就读资源教室
篮球、排球项目在全省、全国持续领先,初步构建了全区足球特色学校的发展体系,形成相对完整的校园足球活动运行模式中学生合唱团享誉全国在省、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展演中,我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水平得到广泛认可在全国、全省各类科技创新和竞赛活动中获得奖项
二、注重信息化引领
二、校园建设标南京市科委准化
4所高中均为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拥有省学科基地2个高中教育质量一直保持在全市前列
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一、资源扩大化
“十二五”期间,各校教学及辅助用房均达到国家建设标准,教育技术装备全面更新创建了一批“优秀绿化景观学校”、“百家优美学校”、“园林式学校”、“绿色学校”、“书香校园”
区内21所小学除新建校外均为省级实验小学,独立公办初中全部为省级示范初中或南京市推进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民办初中为省首批模范民办学完善了不同形式的教育集团,高标准、高水平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小班化示范校9所(占全市1/3),成立了区小班化教育工作研究所,形成在全市有影响力的小班教育新品牌
通过校级领导流动、青年教师签约培南京市教科所论文养等举措,推动区域优质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近三年,仅义务教育段校际交流校级干部72人
玄武中专已创建成国家级重点学校、省四星级职业学校和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市首批高水平特色职业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科技体育传统学校等国家级荣誉45项,省级荣誉63项,市级荣誉78项,拥有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专业实验点1个,省示范专业4个“十二五”期间,8个专业相继创建成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开发出2个新专业,新建现代化实训室5个
全面开展区域绿色质量评估的研究修订完善《玄武区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操作方案(千分制)》建立和完善“责任督学制”,不断改进教育督导工作机制
“十二五”期间,共投入建设经费79638万元,新建学校、幼儿园3所,改扩建学校11所,加固出新校舍㎡,新南京第一人民医院建翻建学生运动场地30片,新增园林式学校11所,全区所有中小学食堂条件得到大幅提升狠抓师德建设区内有“师德先进集体” 71个,“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吴邵萍,全国劳模宋红斌,全国模范教师3名,省市劳模9名,特级教师29人,市学科带头人68人
着力于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四、特殊群体入学正常化
二、体艺科技活动丰富多彩
一、建立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着力于创设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
全区社区教育覆盖率达100%,终身学习三级网络覆盖率达100%,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67%,社区教育资源100%向全区开放
着力于构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保障体系
着力于形成更加合理的教育格局
四、品牌发展职业教育
三、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日趋完善
一、教科研成果丰硕
组建两个初中义务教育集团、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四个小学发展共同体、两个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组建南师附小教育集团(南师附小与珠江路小学合并,同仁小学成为南师附小分校);组建“东部十校联盟”“小班化教育联盟”,通过集团化、联盟化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
五、和谐发展社区教育
制定《玄武区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加强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增加城郊结合部、经适房片区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数量等途径,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全区44所幼儿园均已建成省标准幼儿园,优质率达84.1%(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89.2 %)
贵阳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山西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