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山水诗人谢朓这样描述南京。南京有着多年文明史、近年建城史和近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作为古老的文化名城,南京的建筑垃圾处置情况如何?
12月7日,本报调查组赶赴南京调研。
“有价值”的被“抢”走“无价值”的搁浅数月
年12月8日中午,在南京市莫愁路与建业路交叉口的一个拆除现场,记者看到刚刚挖掘出来的大量建筑垃圾在现场堆放。一台大型的挖掘机还在接续拆除,挖掘机旁有一辆小货车,车上放满了从建筑垃圾中“剥离”出来、弯弯曲曲的钢筋。拆除现场一旁整齐地排放着三辆红色的挂有普通牌照和“渣04XXXX”特殊牌照的货车。
拆除现场被蓝色的彩钢板连接起来围住,从外面看彩钢板连接非常不整齐,而且明显向里倾斜。走进拆迁现场,记者看到,彩钢并没有用专业钢管固定,而是被一条条绳子牵引着,绳子的另一头固定在地面的钉子上。
看见记者进到拆迁现场,在里面干活的三个人立即围拢上来。
“建筑垃圾拆除了,下一步怎么处理呢?”记者问。
“这可是有用的东西,你看我们拆出来的钢筋,回到老家盖房直接就可以用上。”他们回答。
“其余的垃圾呢?”记者问。
“让渣土车拉到渣土弃置场处理。”其中一个人指指旁边停放的挂有普通和“渣04XXXX”双牌照的货车。
“你们这围墙用绳子拴着不倒吗?”记者问。
“不会倒的。”对方这样回答。碰巧的是,正和他们交谈时,一阵风刮来时,围墙一下子向外侧倒去,几个人迅速向倒塌处跑去。
在鼓楼区兴安西路17号对面的拆迁现场,记者看到,成堆的建筑垃圾中已经混入了很多生活垃圾。附近一家尚未拆迁的住户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区教育系统的宿舍,从拆迁到现在已经有两三个月,但是一直没有人将建筑垃圾清走。
在现场记者看到,两个拾荒人正抬着一根几米长的刚刚从建筑垃圾里“刨”出来的钢筋往一辆三轮车上放,见到记者在拍照,他们不好意思地向记者说:“这里的东西没有人要了,所以我们拣点有用的东西。”他们告诉记者,他们每天到这里捡东西,“反正是垃圾,没有人要。”
为什么有些建筑垃圾被人“抢着要”,而有的却一直“搁置”呢?对这个问题,当地出租车司机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楼房拆除后,钢筋等能够直接二次利用,有价值,所以抢着要。而土木建造的房子,没有啥价值,谁要呢?
垃圾处置多措并举资源化依旧是难题
来自南京市城管部门的数据表明,从年起,南京市建筑渣土产生量大幅增加。截至年,南京建筑垃圾已超万吨。
为了应对垃圾围城之势,南京市先后采取了多种措施应对。
早在年,南京市就出台了《南京市城镇垃圾处理费(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征收管理办法》,其中明确,建筑面积在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产生工程渣土、建筑垃圾的,处理费统一由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负责征收。
年初,南京市城管局联合相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建筑装潢垃圾处置有关问题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要求,各区(园区)城管局、街道、社区要按照职责做好生活垃圾、建筑(装潢)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向社会单位和居民宣传告知各类垃圾的分类要求和规定,组织好分类收运和处置。社会单位负责对产生和清理出来的垃圾进行源头自行分类,严禁混装混运和违规处置。
年5月1日《南京市渣土运输管理办法》实施,其中要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渣土运输企业将渣土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的企业运输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企业从事渣土运输的,对个人处0元罚款,对企业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若建设单位未经许可处置渣土,由城管部门责令其补办许可,补缴处置费,并处以罚款,按处置量的多少最低处3万元罚款,最高可处30万元罚款,当时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渣土新政。
年6月开始,南京市对工程渣土处置环境补偿费按1元/立方米计算,专项用于强化区内渣土运输执法管理、维修维护渣土运输车辆途经道路、落实道路沿线和土场周边环境保洁、沿途居民以及维稳等事项。
年初,南京市制订了《建立废弃资源处理利用补偿机制实施方案》。重点完善了废弃资源处置利用补偿政策和管理体系,促进废弃资源综合利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规范建筑垃圾和渣土的运输,自年,南京开始全面推广“五小工程车”(从事小装修、小拆除、小平场、小挖占、小修补等),“五小工程”车型设置吨位在1.5吨以下,车身主颜色为绿色。而用来运输大量建筑垃圾的,则为大型的渣土车,统一为红色,除悬挂普通牌照外,还悬挂有“渣XXXXXX”的特殊牌照。为了便于监督,南京市要求所有渣土车统一放大号牌。对于大型的渣土车作业,要求必须3~5辆编队出行,且要有引导车和安全员。为了满足建筑垃圾处置需求,南京市先后设立7个渣土弃置场。
“传统处理方法为简单的填埋弃置,其弊端较多,例如:在处置中对道路和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建筑垃圾本身和土地资源造成浪费等。走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道路,既可使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利用从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减少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使用。”南京建筑垃圾的“围城”难题受到了社会广泛 相关资料表明,早在5年,南京在全国率先展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进行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铺路试验,并且通过了江苏省主管部门的科研成果论证。但是由于缺少政策推动,加之资金瓶颈,南京的这一尝试遗憾告终。近年,南京又开始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他们通过试点扶持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制定管理办法逐步完善相关机制、多部门专题协调研究制定再生资源相关政策、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推进资源化利用工作、积极试点资源化再生利用新技术等方面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
在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进程中,南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政策是先导,法制是保证。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扶持和支撑是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的最大瓶颈。在给政协委员的答复中,南京市城市管理局直言不讳。
目前,南京市政府尚未出台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利用的相关地方性法律法规。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和保护,源头产生的大量可再生利用的建筑垃圾就无法进入可再生企业,因为成本、运费等问题使生产企业无稳定货源,吃不饱,并造成大量可再生建筑垃圾的资源流失和浪费。
企业要发展,自身强健是首要条件。企业自身经营生产能力不全面是问题之二。目前南京主要从事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回收的首佳、汪海集团下属的雨花再生资源基地尚处于再生资源利用生产企业标准的初级阶段,就是低级再生企业标准的1.0及接近2.0阶段,都是露天作业,无封闭式施工区域,无精细的分拣装置设备,这和北京、西安等城市具备先进生产工艺及设施的3.0全密闭生产环境,以及进料分拣生成产品一体化先进标准有着明显的区别。作业空间裸露,产生大量的粉尘,不能很好的满足环保部门对环境管控的要求,缺少先进工艺,回收废料单一,无法做到对混合型建筑垃圾以及家装垃圾的分拣以及再利用。
资源化是过程,再利用是最终目的。再生利用产品的推广及销路问题成为第三个难题。从首佳和雨花再生资源企业的再生骨料来看,销路存在严重问题。首先是相关政府部门对企业生产出产品的专业质量鉴定标准的缺失,无质检部门的质量认定,得不到建筑市场的广泛认可,产品无法推向市场,无法形成企业产业链路循环,且大量再生骨料的堆放,占用资金及用地资源。
开弓没有回头箭五措施求解资源化难题
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层面,只有加强归口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合理组织协调,才能真正将建筑垃圾的产生、收集、堆放、再生、利用全过程管理落到实处。
“开弓没有回头箭,迈出的步子是正确的就要坚持。”对如何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南京市城市管理局的工作思路明晰,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及鼓励措施,积极扶持和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再生利用工作。
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利用管理办法。将联合有关部门尽快起草制定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条例和办法,从资源化利用方案编制、再生产品生产、再生产品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建立建全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给予再生利用企业在设立、运营、登记、管理、税收等方面予以相应的政策支持,资源化回收利用补偿措施,保障此类企业茁壮成长,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生产发展、业务拓展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循环利用产业步伐,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
其次是认真做好资源综合利用课题研究及有关规划编制。一是积极推进做好建筑垃圾课题研究取得实质进展,继续会同东南大学课题组推进“南京市建筑垃圾及工程渣土处理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课题研究工作,从理论层面解决南京市工程渣土和建筑垃圾处置与利用的动态平衡问题,促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循环发展。二是由南京市发改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建筑垃圾等领域工作调研,加强宏观指导,编制完成《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总结推广成功的做法和典型工作经验。
第三是加快推进建筑垃圾统筹规划处置和“双百”基地示范建设。一是由南京市建委将对全市建筑渣土资源进行统筹计划,构建全市统一发布、分类处理、综合利用的综合处置体系,尤其将督促拆迁单位组织规范化拆迁,拆迁过程中对建筑垃圾进行合理分类堆放,以利于建筑垃圾回收加工企业有效地加工利用。并积极支持用建筑垃圾加工而成的再生原料在建设项目中推广使用。二是加快推进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由南京市发改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类政策支持,抓好资源环境类项目储备工作,围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点领域,筛选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带动作用大、示范效应强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强项目跟踪推进,研究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广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四是搭建循环经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南京市发改部门综合运用“互联网+”的理念,整合各行业部门管理手段,打通废弃资源产生企业和利用企业之间的信息阻隔,通过对废弃资源产生利用时间和空间的监控管理和分析,使之成为全市废弃资源产生和需求信息提供平台、政策汇总发布平台、交易促进平台、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平台。
最后是优化工程设计,从源头消减渣土量。南京市建委将对工程渣土主要采取事前控制为主,在各类建筑工程设计之初,就要求各建设和设计单位结合地形地貌,优化设计标高,从源头降低工程土方量。
思路已确定,关键在落实。愿南京市在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方面独树一帜,成为全国大中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标杆城市”。
编辑:珈语唐峥
审核:瑶瑶
北京治疗白癜风找哪家医院治白癜风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