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元朝末代明朝嘉靖年间

而王安石这首描写祈泽寺的词,以白描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古刹风光,描写了祈泽寺幽静清雅的世外桃源之景

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原,首先被附于黄老之家,魏晋时代则依附于玄学南北朝时期佛教才逐步独立,南朝梁武帝时期发展迅速,并在此时初次开始有“合流”的迹象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在互相靠拢、互相吸收、互相融合

文献记载,祈泽寺在今天江宁上坊的南部民国时寺内还存有白野碑,据说是宋朝宗室后裔、当时的大文学家兼书法家赵孟頫所撰可惜的是两座碑石如今已不知去向根据记载,民国35年(1946年),这里有部分房屋改作粮库,1949年后也被用作粮库如今寺庙已不复存在,仅剩下区级文保单位祈泽池的遗迹前几年祈泽池水面临干涸,现南京市工商局电话在在文物部门和周边居民的照料下,又有清澈的泉水涌出而周围居民对“祈泽池”的名字大多记忆为“龙王池”这也恰好印证了祈泽寺的传说此外,在这一带还有“祈泽街”的地名,但由于拆迁,街道已经失去肌理外观

在“金陵四十八景”中排第二,王安石等诸多文人留下诗篇

清代宣统二年刊行的《金陵四十八景》图册中,排名第二的叫“祈泽池深”,这其实指的是南京江宁上坊一带曾经的“祈泽寺”这座古刹在历史上以幽静清雅、世外桃源之景著称,包括王安石在内的诸多文人留下诗篇

《祈泽寺》——北宋·王安石

【渊源典故】

祈泽池 西祠网友南京市“秦宫汉月” 摄

玩物岂能留,干时吾自懒

笭箵沙际来,略彴桑间断

龙是中国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形象,是典型的道教文化符号这个故事中提到的《法华经》是佛家的经典之所以两者会被放在一起,要结合南北朝时期的思想背景来理解

名篇佳句

山白梅蕊长,林黄柳芽短

原标题:江宁祈泽寺曾见证“儒释道”合流

南北朝战火频起,祈泽寺也屡遭损坏,不断翻修到了北宋治平年间,被宋英宗赐封为“祈泽治平寺”到了元朝末代、明朝嘉靖年间,祈泽寺都被修葺一新

春映一川明,雪消千壑漫

驾言东南游,午饭投僧馆

宋代张敦颐的《六朝事迹编类》就提到了祈泽寺它建于南朝刘宋时的公元423年,皇帝赐名“祈南京市市科委泽寺”关于祈泽寺的传说颇有意思:据说在南朝梁代时,有一位法师在祈泽山下搭起茅庵,日夜诵《法华经》,引了一位女郎来听,法师诵经虔诚,女郎听经也虔诚,法师感到惊讶,便询问女郎的住址,女郎说自己是东海龙王的女儿法师就说这山中缺乏水源,你龙女能神变,能否开一眼泉?龙女回答这很容易,但需她回东海告诉她父亲,此话讲完就不见了过了几天,风气雷动,有一清泉在法师诵经的座下涌出

鱼随竹影浮,鸟误人声散

【今日探访】


心电图检查可见右心室或右心房肥厚表现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ly/4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