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究竟是什么东西?

疫苗,究竟是什么东西?

疫苗,究竟是什么东西?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产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医治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病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

起源发展

年,史上疫苗第一剂疫苗,本质为牛痘疫苗,用以对抗天花

年,首支抗霍乱疫苗

年,首支抗炭疽疫苗

年,首支抗狂犬病疫苗

年,首支抗破伤风、白喉疫苗

年,首支抗伤寒热疫苗(typhoidfever)

年,首支抗鼠疫疫苗

年,首支抗结核病疫苗(卡介苗)

年,首支抗百日咳疫苗

年,首支抗结核疫苗

年,首支抗黄热病疫苗

年,首支抗伤寒(typhus)疫苗

年,首支抗流行性感冒疫苗

年,首支抗小儿麻痹疫苗

年,首支抗日本脑炎疫苗

年,首支抗腺病毒疫苗

年,首支抗小儿麻痹口服疫苗

年,首支抗德国麻疹疫苗(Rubella)

年,首支抗腮腺炎疫苗(Mumps)

年,首支抗玫瑰疹疫苗(roséole)

年,首支抗水痘疫苗

年,首支抗肺炎疫苗(肺炎双球菌)

年,首支抗脑膜炎疫苗(脑膜炎双球菌)

年,首支抗乙型肝炎疫苗

年,首支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年,首支抗甲型肝炎疫苗

年,首支抗莱姆病、轮状病毒疫苗

年,首支抗子宫颈癌(乳突病毒)疫苗

年4月23日,中国宣布成功研发出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

抗病原理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存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类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资,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资、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类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资来阻挠病原菌的伤害。

种类介绍

疫苗(vaccine)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计划肯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履行国家免疫计划时增加的疫苗,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人工主动免疫

1.灭活疫苗

选用免疫原性好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经人工培养,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灭制

疫苗

成。此种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保存免疫原性。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机体刺激时间短,要取得持久免疫力需屡次重复接种。比如:甲肝灭活疫苗,就是死疫苗。

2.减毒活疫苗

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或从自然界挑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经常使用活疫苗有卡介苗(BCG,结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等。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起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比如:水痘疫苗是减毒活疫苗,麻风、腮腺炎疫苗都是属于活疫苗。

3.类毒素

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存免疫原性,为类毒素。其中加适当磷酸铝和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类毒素。体内吸收慢;能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更高滴度抗体,增强免疫效果。经常使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

人工被动免疫

1.抗毒

2.人免疫球蛋白制剂

3.细胞因子制剂

4.单克隆抗体制剂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均能使机体增加抗病能力,但后者的持续时间短,主要用医治和紧急预防。

新型疫苗

1.亚单位疫苗(subunitvaccine)

2.结合疫苗

3.合成肽疫苗

4.基因工程疫苗

(1)重组抗原疫苗(2)重组载体疫苗(3)DNA/RNA疫苗(4)转基因植物疫苗

儿童疫苗

依照我国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宝宝必须在1岁内完成5种疫苗的接种,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乙肝疫苗

一般在出身两天内、1个月、6个月各注射1次,每3~5年加强注射1次。目前使用的多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它可以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

不能接种该种疫苗的宝宝有:1.发热、患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心肝肾等疾病;2.体制弱,有过敏史或癫痛者;3.近期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医治者。

卡介苗

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卡介苗在一般婴儿出身后便可接种,如果出身时没接种,可在2个月内接种。在3岁、7岁及12岁时,如结核实验阴性,应进行复种。

如果宝宝得了这些疾病,就不能进行接种卡介苗,具体为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免疫缺点症、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

小儿麻痹糖丸

口服小儿麻痹糖丸可预防婴儿瘫,即医学上的“脊髓灰质炎”。现在服用的均是白色3价混和疫苗,出身后满2月,初服,以后每隔1月服两次,连服两次,4岁加强1次

不能接种这类疫苗的宝宝有: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百白破制剂

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剂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可严重威逼小儿的健康与生命。接种一般是在婴儿出身满3个月时进行,初种必须注射3针,每次间隔4~6周,孩子1岁到2岁时再复种1次。

百白破的忌讳:1.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2.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

麻疹疫苗

注射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第一次接种应在婴儿满8个月,到2岁、7岁、12岁时再进行复种。

得了这些疾病的儿童不能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3价疫苗:1.对新霉素和鸡蛋有过敏者或类过敏反应者;2.伴随发热的呼吸道疾病、活动性结核、血液病、顽疾质等;3.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点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剂医治者;4.个人或家庭有惊厥史和脑外伤史。

小提示:宝宝发热,有急性传染病时接种疫苗,可能引发、加重原有病情,不能接种。家长带孩子去打预防针时,应主动说清孩子的身体情况,以便医生正确掌握禁忌症,这样既可减少疫苗接种的副反应,又能到达预防疾病的目的。尤其是卡介苗属于活菌苗,小儿麻痹糖丸、麻疹疫苗属于减毒活疫苗,对那些体质特别衰弱的孩子在注射后,一定要密切视察孩子的反应,将孩子出现的不良反应同其他的病症加以区分。

规定强免疫苗

国家规定强免(强迫免疫)的疫苗是必须打的,即强迫免疫的,也是免费的,小孩往后入托、入学乃至出国都要凭打过的接种证办理的。

以下是规定强免的疫苗(年3月1日履行):

出身时: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非活第一、二次)、(减活第一次)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8月龄: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2岁:乙脑疫苗(非活第三次)、(减活第二次)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6岁:乙脑疫苗(非活第四次)、(减活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四次)、精白破(第一次)

16岁:精白破(第二次)

还有一些疫苗不属于强免范围,如麻腮风、风疹、腮腺炎、肺炎、水痘等,都要收费的,可自愿选择打或不打。记住一点,凡是收费的疫苗都需要家长签名认可,方可接种。

计划外疫苗

计划外疫苗(2类疫苗)是自费疫苗。可以根据宝宝本身情况、各地区不同状态及家长经济状况而定。如果选择注射2类疫苗应在不影响一类疫苗情况下进行选择性注射。要注意接种过活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脊灰糖丸)要间隔4周才能接种死疫苗(百白破、乙肝、流脑及所有2类疫苗)。

体质衰弱的宝宝可斟酌接种的疫苗:

流感疫苗:对7个月以上、得了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宝宝,一旦流感流行,容易得病并引发宿病发作或加重,家长应斟酌接种。

肺炎疫苗:肺炎是由多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发,单靠某种疫苗预防效果有限,一般健康的宝宝不主张选用。但体弱多病的宝宝,应当斟酌选用。

流行多发区应接种的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HIB疫苗):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将HIB疫苗列入常规计划免疫。5岁以下宝宝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杆菌。它不但会引发小儿肺炎,还会引发小儿脑膜炎、败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严重疾病,是引发宝宝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轮状病毒疫苗:轮状病毒是3个月~2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缘由。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能避免宝宝严重腹泻。

狂犬病疫苗:病发后的死亡率几近%,还未有一种有效的医治狂犬病的方法,凡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注射狂犬疫苗。若被严重咬伤,如伤口在头脸部、全身多部位咬伤、深度咬伤等,应联合用抗狂犬病毒血清。

即将要上幼儿园的宝宝斟酌接种的疫苗:

水痘疫苗:如果宝宝抵抗力差应当选用;对身体好的宝宝可用可不用,不用的理由是水痘是良性自限性“传染病”,列入传染病管理范围。即便宝宝患了水痘,产生的并发症也很少。

接种注意事项

1,通常吃脊髓灰质炎糖丸后40分钟内不能吃热东西。

2,注射百白破疫苗后当天严禁洗澡,24小时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痂必须热敷,一天次,坚持到消肿为止。

3,注射乙肝疫苗当天不能洗澡,要注意所有疫苗患急性疾病时暂缓注射。

4,经过某种疫苗接种后,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虚脱、休克、痉挛、脑炎或脑病,重度的过敏反应,则不应给予以后针次的接种或加强免疫。

5,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例如癫痫或脑病,不应当给予含有全细胞的百日咳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

6,有免疫缺点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不应接种活的疫苗。

7,儿童在患传染病期间乃至传染病恢复期暂缓接种。

8,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如活动性结核及严重的肝脏、肺脏、肾脏等疾病暂缓接种。

9,发热期间暂缓接种。

成人疫苗

乙肝疫苗、甲肝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麻风腮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支气管炎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伤寒疫苗、痢疾疫苗、宫颈癌疫苗、霍乱疫苗等很多

还有艾滋病疫苗、甲型H1N1疫苗已研制出。

注射反应

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资,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引发的。其实这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就象感冒发热一样是机体在抵抗细菌或病毒。

正常反应

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屁股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

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38.5℃以下,延续1~2天均属正常反应。不管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多休息便可。如果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品、多喂水并要注意视察病情变化。

异常反应

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

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点下运用脱敏药。

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乃至神志不清、抽风等。此时一般医生会立即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药视察医治。









































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北京那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jingshizx.com/njsxs/5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