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1825.html
年12月21日,由亿欧EqualOcean主办的“数字重塑世界-WIM世界创新者年会”在中国上海正式开幕。作为此次WIM峰会的主要组成部分,“GTM全球科技出行论坛”在12月21-22日在上海成功召开。
本次活动由亿欧EqualOcean旗下科技出行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亿欧汽车倾力打造。在大会现场,来自业界的明星企业负责人、一线创业者、投资人等数十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碳中和”、“新能源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飞行汽车”、“汽车服务与流通”、“科技出行产业投资”等热点话题,通过主题分享、高端对话等形式,聚焦行业发展,共图发展之路。
在主题篇章一“软件及算力定义下的人机共驾”的圆桌讨论环节,国汽智控副总裁杨柯、博泰车联网研发负责人田发景、科大讯飞智能汽车副总裁赵毅,一同以“智能汽车的下一个入口——智能座舱的产业生态构建”为题进行了深度探讨。本场圆桌由亿欧汽车商务负责人尹峥作为主持人。
在讨论环节,各位嘉宾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田发景认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是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从整个智能汽车构建的维度来看,无线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未来车内软硬件的控制,都将通过无线方式来实现。
赵毅认为,与其说是软件定义汽车,不如说是服务定义汽车,或者生态定义汽车,这样更为恰当。因为做软件无非是要实现服务,最终服务的是商业价值与品牌价值。
杨柯认为,智能汽车是百年大变局,未来的车会越来越倾向于硬件趋同、软件定义、数据驱动。这里面就需要共性的基础软件,也就是操作系统。
以下为圆桌对话原文,亿欧EqualOcean在不改变嘉宾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尹峥:首先感谢各位的莅临,大家下午好。关于智能座舱产业刚才的嘉宾讲的都很精彩,下面咱们聊聊整体生态,请各位嘉宾简单做一下自我介绍。
杨柯:亿欧的各位朋友、各位行业专家、领导下午好,我是来自北京国汽的杨柯,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情况,我们是在国家智能网联创新中心的国汽智联孵化下的计算机技术平台,公司在去年7月份的时候刚刚成立,我们为这件事情筹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国际体系充当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的角色。
田发景:大家下午好,我叫田发景,我来自博泰车联网。博泰车联网主要是一家做智能车载信息服务系统的研发以及制造等相关配套服务的公司,我们也在做集成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的软件开发以及运营迭代的一些应用软件开发的工作。博泰车联网在上海市总部、南京、大连、沈阳都有相应的研发中心,厦门也有一个智能化的工厂。
赵毅:科大讯飞可能大家也都有所耳闻吧,汽车这一块儿已经做了19年,汽车前端也做了有11年了。科大讯飞更多的是做类似于语音识别、语音交互,年我们开始真正把国际友商从中国一步步“移”出去,直到-年进行智能座舱探索,比如说和广汽合作,提供整个的座舱产品的体验。
当然讯飞不光是做车内交互、智能座舱,我们本身希望彻底打通一个闭环,上个月在广州车展讯飞第一次发布了车载音频,至少在我们眼里是可以替代传统公放的物种,有机会可以深入了解一下。
尹峥:整个智能座舱里面,三家都占了很大比重,年汽车座舱的智能化发展也为各家车企指明了重要发展方向,三位是如何看待当前智能化发展情况的?
田发景:我觉得可以简单分享一下,智能座舱其实发展的非常快,像各家主机厂,你从软件这一块儿来看的话,语音交互、导航、双屏都成为标配,像智能座舱目前已发展到以人工智能为主的3.0阶段,更多的是要融合一些视觉交互、感知交互为主的智能化服务,这是一个方向。另外一个方向是说,因为算力上面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强,如这样的平台,可能座舱更多的是把原来必须单独ECU做的能力融合在里面,如自动泊车的系统,也包括一些OMS感知的能力。
赵毅:其实刚才朱教授的整个演讲我都听的非常认真,本身也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朱教授有一个最核心的观点是从L2+到L3如何跨越,朱教授从功能安全到标准制定,到法规方面做的阐述中,恰恰能展现我们座舱人的机会。从L2+到L3恐怖谷效应怎么解决?人是不太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睡觉,什么时候不能睡觉,或者什么时候睡觉必须被叫醒的,这个本身就是人机交互中最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所谓恐怖谷的产生原因。
当然这个东西是原来用在机器人领域的,没有想到朱教授延伸到了另外一个领域。大家可以真正思考一下,未来5年在可能长期的L4无法落地情况下,我们在车内是否能出一个像